仙门
据传,“汉时有仙鹤化人游于此,以手指石,石裂开为门,因名其上”。仙门这地方山幽石奇、景色迷人,风景幽静的地方多有寺庙,仙门寺早在唐开元间己在此建寺,历代文人骚客如郑纪等慕名纷至沓来赋诗题字,其中“半空楼阁疑无地,一洞烟霞别有天”最具有代表性,更能凸显仙门的现状,引得人们比肩接踵而来。与他寺有别的是,这里佛、仙握手言欢,释道同居一处,前殿为八仙、九仙、化鹤仙人等,中后殿是释迦牟尼、观音,奉祀的仙殿之多是全国少有的,连原全国佛教学会长赵朴初都盛赞这是宗教界的一大奇观。 仙门门前还有一片奇花异木,清雅幽静、浓密齐整、天工巧夺、美不胜收,顶平如刀剪,被人戏称为“僧剪树”,它与仙教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仙门寺的又一奇观,犹如园林艺术的自然韵致一样,人看了心情格外舒畅。 这里的山景除别有风韵外,气候也较宜人。即使是冬季来临时,外界寒意料峭,这里却春意盎然,哪怕是三九严寒,游人仍然不断,故有“春游九鲤湖、冬赏仙门景”的称誉。加上仙门这个雅名有引人入胜的意味在内,使人以为来了这里就是跨入了仙门,心理上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也是吸引人们上山来的因素之一。
磨头街
磨头街的最早叫名为“无头街”,相传明朝的一位将军,在抗击倭寇中被敌军砍下头颅,这人平日里其秉性特顽强,他的“六神”神经还在支撑着,其肉身依然不倒,还骑在马上继续前行。当这位“无头”将军经过磨头街时,被一位哑巴小孩看到了,他吱地一声能开口说话了:“快看啦,骑马的人项上没头啊”。路人顺着声音望去,果见那人没了头还挺立在马上,而随着这一声叫喊,那位将军才应声倒下。 消息传出后,人们深深敬佩这位“无头”将军,大家一商议,决定将这条街更名为无头街,后来发现这种叫法有点血腥,听来不雅,遂选一个磨字来替代,这个字方言音与“无”字相近,且这位将军经历过磨难,用它则更能凸显出他的伟岸,磨头街的地名便油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