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本普通,就像衣食住行一样,渗透在每天生活之中。也正因为其普通,却事关个人的发展,甚至前途,而成为当下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近来,流传有“语文为王的时代”到来之说。因为无论中考,还是高考,语文学科的分值在提升。这说明了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国语教学,重塑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的影响力。而文化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影响。它影响着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等。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屹立不倒。究其原因,乃文化使然。虽然在不断改朝换代,甚至受到外族的侵略,但终因文化深入人心的强大生命力,无论时代怎样更迭变化,中华文化活力依旧,一脉相承,让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毕竟中华文化是凝聚人心的文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唯此文化不绝,天下还是华夏的世界。 可见,文化传承之重要。而文化的流传,除了口耳相传之外,更多的还是以书为载体而流传不息。这正是我们强调多读书的根由所在。 古人读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现在读书应该也是一样的,从切己开始,从提升自身的素质入手,从经营好一个家庭开始,以达到治国,以致影响世界。而这一点从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身上可见一斑。如孔子、老子等思想文化,不仅仅是影响中国,更惠及全人类,对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于是,我想到读书之心。我们该拥有一颗怎样的读书之心?我们读书,绝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都是有目的的。有人说读书,不要有功利心,要多读无用之书。这话也没错。因为后面往往还带有半句——“无用才是最大的功用”。人家提倡的是放长线钓大鱼。说得是不要过于急功近利,不要被一时的功利蒙蔽了双眼,反而影响了学习效果,甚至影响了后续更长远的发展。 可见,学习都是有功利心的。这功利心,总而言之就是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心。我们读书,就应该就此循序渐进,不断推进,完成人身使命。虽然有时候个人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但众志成城,众人一条心,往往会形成一股巨大的推进力量,推动着时代滚滚前进。时代的变革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缓慢的渐进。往往都是从一小部分人的觉醒开始,然后转播,扩大影响力,最终因其顺民意、称人心而成功的。个人的力量就是这样,或许微小,但也不排斥产生蝴蝶效应。 如果读书之心仅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说,这对一向重视应试的国度来说,或许会显得过于茫然。如果从学生的学业角度来看。愚以为,学生读书还要有一颗作文之心。 读书之功用有很多,如,增加知识,扩大视野,陶冶情感,润泽智慧,发展能力,提高表达能力等等。从家长的角度来说,首先想到了表达能力,想到了作文的能力。因为这才与应试密切相关。 那么,什么是读书的作文之心呢?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读书时,想到了如何作文,从阅读中习得作文之法,懂得怎样作文。 比如,学生阅读《煮书》一文,大部分学生读完仅了解文章的内容而已,并没有去探究人家作文之法。那么,指导学生带着一颗作文之心去学习,该怎样学习呢?笔者是这样进行尝试的。 原来作者是从爷爷书房里挂着的条幅——“煮书”入手,引发疑问,一探究竟,产生与爷爷交流的欲望。这就是作文,要有感而发。我们只要所触动,有感受,有表达的欲望。通过思考、酝酿、挖掘、生发,就可以下笔成文。作文就应该这样,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养成不待老师布置而自己写的好习惯。 再看作者行文,开头直接点题,看到“煮书”,产生疑问“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引出下文。这就是我们习作的基本要求,做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引出下文。避免拖泥带水,云里雾里的,不知所云。 针对“我”的疑问,爷爷解释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对此,我依旧是“疑惑不解”。于是,爷爷进一步进行解释,做到浅显易懂。这就是行文要有波纹,不能平铺直叙。我们常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峰放过一峰迎”,作文要尽可能写得不一波三折,以触动读者的神经,激发读者阅读欲望。 接着,作者提出疑问,“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这既是事情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文章的要求,做到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写文章,不仅仅是给自己看的,还有读者看,这就要求写文章要有读者意识。这毕竟是一篇写给学生看的文章。他们正需要怎样学好语文之法呢?于是,很自然想到如何“煮”语文书了。文章至此,“我”自然是豁然开朗,读者也是得到了阅读的满足,知道了如何“煮书”。 于是,结尾以“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自然作结,水到渠成;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如果,学生读完一篇文章,能如此稍作思考,想想人家的作文之法,学学人家的作文技巧,再在习作中用用,是不是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呢? 如此,或许会多花点儿读书时间,但想及有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是不是很值得去做呢?当然,我们不求每次阅读都这样去做,但遇到能打动自己的文字,而去细细品味,也不失为是一种阅读的享受。 阅读的作文之心,除了从篇章着眼外,还可以语句入手,如多样句式、修辞的恰好运用,语句长短之配合组成,想象之诡异、联想之奇特等需要我们去品味、学习、把握。 学生读书除了普遍缺乏的作文之心外,还缺的是满足兴趣之心。很多人,对读书存在狭隘思想。这一点从很多学校、教师推荐的书目来看。他们往往喜欢推荐文学的书籍,并且大多是语文老师在推荐,几乎不见其他学科的推荐。这就影响了学生对阅读书籍的选择。其实,每一个学科都需要阅读,都需要推荐相关的书籍让学生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因为每个学生生活背景不一样,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一样,其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当然喜欢所读书籍的类型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满足兴趣之心的阅读。这该怎么办呢?首要的是家长、教师要打破阅读的狭隘思想,支持孩子去阅读喜欢看的书籍。只要内容是健康的正规出版物。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多带学生去书店、去图书馆,让孩子自主选择书刊,尊重孩子的选择。因孩子爱好,阅读往往乐此不疲。如果能每周一节课带学生进学校图书馆阅读并借书的话,孩子会是非常开心的。笔者曾经这样去做几年,效果还是蛮好的。 总之,读书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儿。我希望我们能多阅读,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心灵宁静、岁月静好、生活安然自足之美好。回顾本文要点,从总的来说,读书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心;对学生而言,还迫切需要的是作文之心和满足兴趣之心。如此拉杂道来,惟希冀对读者有所助益。足矣! □黄鸿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