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听说秀屿区东峤镇境内有一座山称“鹭峰山”,传说很神奇,也很神圣。然而,长期以来,因山不高,且尚未开发,此山犹如待闺的美丽少女一直少人赏识。 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微信、新媒体的蓬勃发展,鹭峰山风光十足地走进人们的视野。一传十,十传百,鹭峰山一下蹿为“网红景区”。时至今日,什么驴友、旅友等等或自驾,或组团,纷纷接踵而来,旅游参观,寻幽探胜。 鹭峰山脚下的地界山香村号称“莆田沿海的山区”,海拔最高,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一方水土孕育着一方人,滋育着一种地域文化。在这里,你自然而然地会深切地感受到“景美人更美”。果不其然,闻听家乡鹭峰山的名气渐渐强大后,村里的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加盟到家乡的旅游发展事业中,他们或慷慨捐资捐物,或义务投工投劳,或利用自己的关系优势邀请一批批专家学者前来把脉指导,规划鹭峰山的开发建设。今年,村民们自发捐资捐款,从村里通往山上的一条水泥道路正如火如荼兴建中,可望春节期间通车,从而彻底告别了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通往山上的历史。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秋日的一个周末下午,我受邀随山香村乡贤一班人上山游览,寻幽探胜。车子在刚建成路基还未硬化的山路上缓缓弛行,同车的一位当地老者说,这样就比以前上山方便多了。 车辆越往高处攀行,山上的景色越优美。一路上,怪石嶙峋,奇花异草,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韵味无穷,让你不由自主地展开丰富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在山际间。到了山巅,站在山崖边的大磐石上极目俯瞰,一切美景尽收眼底。但见山下阡陌纵横、楼房密布、风电林立,一片海阔天空,令人心旷神怡,目不暇接。 都说“山高水更高”。在鹭峰山印证了此言一点不虚。当地人介绍说,鹭峰山上共有3个水库。山水,山水,水是山的灵性。我有个旅游习性,每游山,必玩水。在鹭峰山,我这种游览意识愈强。我特意靠近水库,迎面凉风拂面,万顷碧波展现眼前,十分壮美。时至秋日,波平水静,坝下近处的水颜色碧绿,处处是玻璃色,由近到远逐渐转蓝,夕阳照下,一池碎银,波光闪闪。伫立于水库坝头,极目眺望,几只白鹤在水面上滑翔、翻飞,几株树木静谧地卧于坝边,蓝天白云倒映水中,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 徜徉于水库,我们舍不得离开。深度融入这秀水青山间,那种似幻似梦的迷离美,真的让人沉醉。 鹭峰山之美,美在自然。一山一水,一石一树,一花一草,皆天地之造化,原汁原味,原形原貌。穿梭其间,你不得不三步一回首,回眸岁月的更迭、历史的厚重及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来之前,向导就详细为我介绍鹭峰山璀璨的人文景观:在鹭峰山的顶端主峰宝殿峰和香炉峰的山坳里,至今还保存着明代古城寨遗址鹭峰寨,还有多处元代以来的摩崖石刻和建于元代的鹭峰寺遗址等文物景观,给鹭峰山披上神秘的面纱。 为寻幽探胜,我们翻过了一道屏峰,不知不觉到达鹭峰寨入口处,在入口处左侧附近,一山塘映入眼帘,波光粼粼,塘边散落着许多形象逼真的石船、石渔翁等怪石。让人称奇的是,左侧有一块怪石,状如石龟,惟妙惟肖,面朝鹭峰禅寺,美名“神龟听禅”,不经意间给鹭峰山增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让人遐思不已。右侧是鹭峰寨北城门,连接着短缺的古城墙,它们静卧于天地间,正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自己的不凡身世:石寨为抗清遗址,系由南明东阁大学士朱继祚所建。鹭峰寨依山势而筑,现仅存约2000米,寨墙高约5米,宽近1米。 据有关资料介绍,被二度罢黜的朱继祚曾梦见一老翁对他说,有难时可跟白鹭走。年近六旬的朱继祚回到故里后,听闻鹭峰山上有白鹭群栖,于是便来此山闲居,并在山上最高的宝殿峰下建寺、修筑石寨城墙。1649年1月,朱继祚与同安伯和郑成功部将杨耿合兵收复兴化城。当年三月,兴化城再次失守,朱继祚率兵退至鹭峰寨,并修复石寨以御清兵。之后,鹭峰寨遭到攻陷,朱继祚又退至赤岐狮子岩时,终因寡不敌众被捕,于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正月殉难,葬于莆田壶公山宝胜院附近。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寨墙,围起的是一段明末抗清的历史,凭吊古战场,浩气天地生。 从鹭峰寨出来,穿过了岭间小道的尽头就到了鹭峰禅寺。鹭峰禅寺背靠宝殿峰,面对香炉峰,相传也是朱继祚所兴建的。“白鹭亭亭参法座,翠峰卓卓列罗城”,寺门口这一对楹联特引人注目。站在寺门口,我环顾四周,发觉其恰如其分地描绘出鹭峰山上古寨内外的景象及禅意。 鹭峰寺周围怪石林立,只要你有多大“胆”,石就有多大“产”,在纵横的丰富想象中,石桃、石帽、石钟、石鼓等等应有尽有,让你由衷地慨叹天地造化的鬼斧神工!在寺的上方有一块巨石,用石头在这巨石下四处敲打,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悦耳动听,故有“石鼓听音”之称,为深山古寺增添了仙气。 鹭峰寺左侧是宝峰亭,通往宝峰亭的山路曲径通幽,两边芳草萋萋,怪石遍布,摩崖石刻随处可见。仁山乐水,寄情山水,大概是文人墨客的嗜好吧!鹭峰山景色秀丽,不少舞文弄墨者曾来观赏此山景色,并留下了墨迹。在怪石上,刻有“石门”“石镜”“独木桥”“少室”“双松迎”等石刻,均为隶篆书,其中有“少宝”两字隶书,系是元至正丙申年,寓温陵(泉州)钱云泰义书。在宝峰亭下方可看到有一对线条流畅,形体奔放舒展的龙凤刻隐没在草丛边,别有一番意味。 鹭峰寺下方的岩石边有一直径丈许的水池,名曰“弄月池”,池旁石上刻有“弄月池”三个字,传说是朱继祚手写的。这字体遒劲有力,与朱继祚的刚强性格如一。据说,这个池原为八角形,直径约三米,池水常年不涸,水清澈见底,可照人影,能供千百人饮用。 游览鹭峰山后,我的印象是深刻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窃以为,鹭峰山正是此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