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志愿者,从接到通知到整装出发,他们从不懈怠。1月27日,福建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并在2月4日再增一支护理队驰援武汉。疫情面前,人人有责,大家都在为疫情而努力,共同战胜疫情,都抓起了行囊,来一场隔离旅行。“逆行者”队伍的成员,不止包括前往武汉援助的人,还包括驻扎在各个医院救治点的人,其中不少有莆田学院学子的身影,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林雪霜便是一位,她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与“战友”们共同抗“疫”。 林雪霜,中共党员,莆田学院2006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曾担任班级团支书,现就职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之前一直是附属医院传染病应急小分队的成员,曾经历H7N9型禽流感防治,并在重症病房进修以提升业务能力,在2月3日参与莆田市疫病一线救治。 都说救病治人是医护人员的天职,林雪霜作为中共党员,更是义不容辞。“当时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全国各地都火速增援武汉,她们医院也很多同事主动请缨,她也积极报名了。”林雪霜的丈夫陈家荣说道。对于妻子的选择,陈家荣很是支持,但担心是难免的,因为妻子面对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做好防护后还是会有风险的病毒。当林雪霜告诉他,自己已经被通知去应急病房时,陈家荣在微信里给她回的是“光荣”。短短二字,在透露着担心的同时,更多的是以妻子为骄傲,希望她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若有战,时刻待命,林雪霜便是如此。在接到参战指令前,她提前两天准备好了衣物、生活日用品,装好了一个行囊,就像出一趟又长又远的差一样,时刻准备着参与一线救治。并且在出发前,她为家里添置生活物资,填满了冰箱,拖好了地板,整理了家务,等都安排好后,才放心去“前线”。在这特殊的时刻,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团聚。 记者了解到,“战士”们从参战开始,除了上班时间之外,医院统一安排参战的医护人员集中生活安置。因疫病的特殊性,白天一个班次5个小时,加上进出病房要穿、脱防护服,交接班等,一般一趟进出要7个小时左右,夜班一趟要8到9个小时,没上班的时候,就在医院后勤安排的酒店进行隔离。据陈家荣介绍,林雪霜一旦进入病房,上厕所都成问题,并且穿着防护服比较闷,不透气,在这种天气下也会流汗。然后防护面屏和眼镜会产生雾气,外加两层手套,使打针操作的难度加大,特别是重症年长的患者,大小便也得帮忙清理,她每次从病房走出,都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当谈到平时与妻子如何联系时,陈家荣说道:“她下班后打个电话,晚上若是没有排到班,就约着和家里两个孩子视频。”作为“白衣天使”,林雪霜还拥有着母亲的身份,大的孩子上二年级,小的15个月。尽管对母亲有所不舍,但孩子还是支持母亲去战胜疫情,只是觉得要很长时间没办法团聚,希望她早点回家。而她身为母亲,也牵挂着孩子,担心对他们照顾不周。“在里面工作确实是不容易,大家都很辛苦,家里的长辈也理解她参加这次疫情救治工作。但作为家属也是担心,特别是疫情变得很复杂,没有直接接触的人都可能受感染,更何况她是近距离接触肺炎重症患者,但能做的也就是叮嘱她千万注意做好防护。” 陈家荣除了是“白衣天使”的家属,还是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的团委书记,对于工作,亦是尽心尽责。他表示,土木工程学院按照学校党委及各级部门的指示,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抗“疫”,小小的举动,凝结成大大的力量。“在这次疫情面前,全院医护人员都全力以赴参与救治,还有很多医生护士战斗在一线,我们只是普通的参战一员,普通的医护人员家属。”谈及此次疫情的感触,陈家荣感叹:“此次疫情的发展估计都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预期,虽然形势依然严峻,但是我和妻子都十分坚定的相信,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全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有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还有群防群控的优势,必然会尽早尽快的战胜疫情,一定能打一个全胜的疫情狙击战。” 杨美钦 王丽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