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极其匮乏,那时候小孩们没有好玩的玩具,小孩玩具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自己动手用泥巴制作小玩具,再不就是废物利用,用废纸张叠手枪、飞机、轮船等,用废纸盒做汽车、轮船,用废布料做布娃娃……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玩的不亦乐乎。 那时候,省城有一种“土人仔”(泥塑)特别受小孩们的喜爱,而且在老街上卖的十分风行。每年春节前,老街上有个别小商贩会到省城盘购一些“土人仔”回到老街上贩卖,大大小小的“土人仔”摆了一地,红红绿绿,琳琅满目,小孩们看了都非常喜欢,都会拿出几分,或一、二毛压岁钱去买上一二个。 “土人仔”(泥塑)是古老民间艺术,民间艺人用天然的或廉价的泥土,制作出精美小巧的小动物玩具,一般以白色为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毛笔描绘上大红、大绿、大蓝、大黄等条纹。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土人仔”就像是凡间的精灵,为儿童带来喜与乐。 童年的时候,我家就住在古镇老街上,房屋在老街最繁华街道里。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一家接着一家。在经销百货、京果、日杂、中西药等商品的店铺。每天都有古镇周边乡村、山区沿海的百姓都来这里选购、订制、修理生活、生产用品等。我家有临街店面,小时候,大人们利用店面做一些生意。 那些年,每逢新春脚步的临近,年的气息越来越浓。在省城工作的爷爷都会提前回到老街的老家。爷爷是省城某医院的医师,每年回家都会盘回不少“土人仔”,让我们在老街店门前摆上小摊卖起“土人仔”,赚点小钱补贴家用,或用于下学期交学费或买学习文具用。 春节前后,正值放寒假,我和哥姐们在自家店前,用卸下的木门板和两个长板凳支起一个小摊,在上面摆满“土人仔”,供大人小孩选购。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土人仔”,如小公鸡、小青蛙、猫、小狗,以及猪、老虎等,形体不大,大的不足1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个小孔,吹时可发出“咕咕”的声音。有的又是玩具又可积钱的大母鸡或大肥猪储钱罐,中间空心,背上或尾部开着一个扁形小口,身上寥寥几笔彩绘,桃红翠绿明黄,民间味民俗气浓浓的,温暖着平淡日子里孩子的心。 游春逛街的小孩子们常常缠着大人们去选购各自喜欢的“土人仔”或储钱罐等,小伙们聚集在一起玩自己喜爱“土人仔”,拿上嘴里比赛谁得“土人仔”吹得最响,玩得尽兴而归;买了“土人仔”储钱罐的孩子们,把大人给的分币一个个塞到储钱罐的肚膛里,积攒到整个沉甸甸的,就可以倒出来去卖小人书。 童年时,我特别喜欢这些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工艺小玩品,觉得那粉底彩绘漂亮极了,先后把卖剩余下来的几个储钱罐和一些“土人仔”留下来,排列在柜子和窗台上,成了简陋的家居空间里一道亮丽风景时过境迁,当年的“土人仔”、储钱罐已难得一见,有时出外旅游,在一些景点的小摊上偶尔看到,但制作的“土人仔”已很粗劣,也没有哪些年“土人仔”的民间味民俗气,更不能引起小孩们玩趣了。 □李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