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不平凡的艺术人生
——记画家郑少群
【发布日期:2020-03-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在我所结识的莆仙书画家中,李耕画院画师郑少群是我交情深厚的一位好朋友。虽过古稀之年,但精神焕发,浓黑的胡须更显示出画家的风度。他一生几乎没有什么传奇色彩,而充满起伏跌宕的故事。少群出生在仙游盖尾杉尾村,家舍大门面对着源远流长的木兰溪,曾祖父是清朝末科的秀才,父亲郑舫是国画大师李耕的学生,可谓是名闻乡里的“书香门第”。
  我和少群相隔三十余华里,接触不算频繁,一见面就像久别重逢,或品茶对坐聊天,或畅谈诗文歌赋,或议论书法画论……他学识广博,恭让谦逊,为人耿直,令人敬仰。少群一生坎坷,风雨沧桑,淡泊名利,有过失误,却不失落;面对逆境,却不沉论。1958年夏天,厦门工艺美术学校录取他,因家境寒贫,自动退学,失去第一次机遇。六十年代初,少群在西山寺庙绘罗汉壁画,县委书记申九顺下乡这个村,凑巧也在庙里避雨,见他画艺精致,谈吐明理,把他举荐给李耕国画研究所,等少群上县城应聘的时候,适逢文化大革命开始,走资派被斗的人仰马翻,没有熟人搭桥牵线,他再次失去机遇。
  少群年少就有绘画天赋,凭着坚强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闯出一条坦坦荡荡的人生路。十五岁时,《木兰渔舟》入选晋江专区国画展览,崭露锋芒。在家学的熏陶下,他刻苦钻研李耕大师的国画技法,又得到李耕高足周秀廷的指点,画艺日臻娴熟。为了谋生,他凭借一技之长,为群众设计家具,雕刻眠床图案,绘作寺庙壁画。七十年代初期开始背井离乡在闽北的清流、上杭、宁化一带给群众画肖像,为寺院、宫庙画壁画近二十年。长期的颠簸生活,他坚持广学多练,博览古典书籍,诗词和历代服饰资料,并完整地笔记下来,使他感受人生,领略大自然,增长知识,积淀丰富的创作题材。四十多年来,几百幅作品在国内外展览并获奖。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涉及道释仙佛、历史人物、民间故事、平民百姓。综观人物画,用笔洒脱简洁,气势峥嵘,虚实相生,各具个性,不落俗套,善用斧劈和中锋铁线描。八尺巨制《春夜宴桃李园》,展示了唐代诗仙李白及诸高士在春光怡人的月夜,秉烛聚会在桃李园吟诗作赋的情景。无论从构思立意方面,还是笔墨情趣方面,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具有李耕真传。《耕》真挚质朴,表现牛的耐劳吃苦,忍辱负重的品格,寄托作者对孺子牛的一往情深,讴歌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高尚情怀。《郑成功》成功雕塑了民族英雄郑成功威武庄严,豪气如虹,率将收复台湾的英雄气概。少群还擅长山水画,应河南省焦作市邀请,为政府大礼堂设计绘制大型的瓷砖壁画《江山多娇》和《峨嵋山》。1983年,作品参加省“5·23”书画展,2001年秋,《观奕》入选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李耕画派暨莆田市书画展”。
  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少群的作品源源传向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诸国,国内外国画爱好、收藏者纷纷寄来热情洋溢的求画信,他的艺术建树,新闻媒体都作了专题介绍,事略入编《中华人物辞典》(当代文化卷)等多部辞书,他评介李耕《翰墨一生,奋斗不息》的国画创作理论还获奖。二十世纪春,少群在仙游文化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参观者络绎不绝,仙游文艺界还举行画展座谈会,综述他的画艺,许多人给予他很高赞誉,少群不愧是李耕大师的第三代传人。
  少群常说:“重理法,善变化,创新意”,“画到老,学到老”。前年龙眼采撷的季节,我再次造府拜访,只见他正在孜孜不倦地作画,壁上挂着琳琅满目新创作的作品,作为书画界的挚友,我为少群取得丰硕的创作成果感到欣慰,沾上光荣。凝望这位饱经风霜的画家,我深深感到他不停歇地挥洒彩笔,描绘他所热恋的故乡大地,颂扬新时代的复兴盛世。 □张德成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毕业启航 共赴新程 湄职院举行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
  • 荔城区北高镇 深入基层听民声 办好实事暖民心
  • 古韵新声颂党恩 我市举行“迎七一”文化惠民专场演出
  • 西天尾镇开展宗教场所消防演练 筑牢安全“防火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