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是着名学者余秋雨参观都江堰后留下的墨宝。都江堰和李冰,都是学生时代从课本上认识的。直至退休了才去游览长城,今年5月又拜水都江堰。身临其境都江堰宏伟的古代工程,证实了余秋雨《都江堰》一文中所言: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都江堰,确实是个激动人心的工程,它激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其中包括游览过不少水利工程的我。那天上午,云雾笼罩着青城山,岷江的上空,霏霏细雨依然不减游客欣赏都江堰的雅兴。大家都带有雨具,“时雨及至,必求之。”纵然是倾盆大雨,也算是一次体验风雨兼程的旅行。天上的雨水掉进江里,和江水融为一体,跟着岷江水乖乖地分流。游客队伍里,突然传来“你看,你看……”的女高音,究竟看什么?我顺着那位年轻小姐的右手食指望去,上游江水簇拥着一条不长的木头,顺着江水漂流,有时淹没在江水深处,有时又露出水面。当木头靠近鱼嘴分水堤时,我急切地想看看它的流向。忽而,木头突然被一股水流猛烈冲击,转了个头,顺着人工开凿的那条江水流去了。我缓了缓口气,继续走我的路。 漂流在水里的木头那么抢眼,而耸立江水中3米高的“三神石人”,至今让人猜测和想象。测量水位的“石人”,和现代人设置的水位测量标杆比起来,固然显得落后,但不失为一种创造,一种流传下来的纪念物——石像,如今展览在伏龙馆里。 站在鱼嘴分水堤上,俯视着奔腾不息的岷江,耳膜震荡着哗啦啦的水声,心潮也随着那汹涌的江水而澎湃,不禁感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都江堰的水奔流了千百年,今天的人们无不赞赏古人求生存、谋福祉的拼搏精神。我见过许多地方的水利工程,既能灌溉又能发电,既能蓄水又能运输,既能发展养殖业,又能提供旅游业,多功能的水利设施,让人赞叹不已,但能否如都江堰那样流传千古?蜀地之所以称为“天府之国”,该由衷感谢都江堰,感谢都江堰工程的创始人李冰父子。 都江堰没有莆田东圳水库那样矗立雄伟的大坝,却留下了古代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创业精神;都江堰不像仙游金钟水库那样的风平浪静,山光水影,却留下了一处让世世代代游人流连忘返的景点,留给地方政府一笔可观的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造福于民。“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毛泽东早就看出水利的重要性,而且将“水”列入农业“八字宪法”的第3位。何谓千秋伟业?都江堰工程便是。 让我们倍感激动的还有都江堰附近的安澜索桥,又称“夫妻桥”,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遥看索桥,摇摇晃晃,咆哮的江水淹没了游客的喊声,许多游客望而生畏。也许,当下人们追求“刺激”,是刺激迸发了胆量和勇气。“不到黄河心不死”,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摇过了安澜桥。走到桥心,有人大声劝告“眼睛别看江水”,可我偏要看,那江水的流向不是和索桥的方向垂直交叉吗?我和大儿子搀扶着老伴,一步一步地走向对岸。脚底是震荡的,方向是向前的,总不会比当年的泸定桥险恶吧。这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摇过这座桥,都将受到一次胆量的测试。 过了安澜索桥,我们又去拜访二王庙。二王庙香火正旺,香味飘向四方。那是李冰父子的精神,感动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众乡亲。其中也有不少老外呢。“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是余秋雨写给都江堰景区的对联。都江堰,青城山,一水一山,山水相连,山水映衬,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都江堰和长城两相比对,都江堰还是长城的前辈。时至今日,长城仅是供人游览,而都江堰除此之外,还在奉献,还在为民造福。“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以为,不到都江堰,你怎么懂得中国人民个个是好汉?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赞美岷江,你有让后辈人引以自豪和外国人刮目相看的都江堰;“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我们依恋岷江,都江堰也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天府之国万千子民。 拜水都江堰,无异于重温一遍都江堰的历史,重温一遍历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奋斗史。细数自古至今,中国确有无数官员如李冰一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们留下了实实在在的政绩,而绝不是假大空的形象工程和豆腐渣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