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清明诗里说清明
【发布日期:2020-03-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刘新宁】
  清明是重要的节气,一年中唯一一个专门和逝去亲友沟通的日子,所以自古及今颇受重视。中国又是诗的国度,前人把诗词文化融入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重大节日和活动,必然要以诗句歌咏。如此,清明诗也就蔚为可观了。
  某年清明,几个文人又要做诗。有人说:“清明诗总推杜牧的最好。”有人不以为然,说:“他那首诗好是好,就是啰嗦。”有人问理由。这人回答:“清明即是时节,不必再强调,行人自然在路上,无须多说,‘何处’就是问,‘借问’二字多余。上坟扫墓,心情沉重,没有心思回答路人问题,只有牧童无忧无虑,方可应答。所以,改成‘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岂不更好。”
  此事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汉语作为表意语言,具有强大的功能和无比的灵活性。尤其在诗词方面,不仅饱含诗情画意,而且艺术性也极强,可以相应变换,衍生出新的作品。
  仍然是这首诗,有人只是通过重新标点的方法,就让它变成了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和有人改王之涣《凉州词》异曲同工。
  中国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许多诗都可看作声情并茂的短剧。这首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小诗更是有景有物,有人有事,于是又有人把它编成了一段短剧:时间:清明。天气:雨。地点:路上。人物:诗人、行人、牧童。剧情:……诗人(或诗人)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远处的杏花村。(于是行人或诗人向开满杏花的村庄走去)……。这真是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小中见大、蕴藉含蓄,短短几十个字就给人以无限美好的享受。诗中的留白,更让人能用想象去填补。比如:诗人到了杏花村,找到酒店,点上两盘时令小菜,叫上一壶酒,伴着淅淅沥沥的雨,想着曾经的事情,眼下的一切。
  说到酒,南宋诗画家高翥有一首《清明日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谭嗣同曾说幼年读此诗颇为感动。关于此诗也有个故事,明代有人因争坟地大打出手,致死人命,有人便将这首诗改换几字成了一首绝妙的劝谏诗:“南北山头争墓田,清明殴斗各纷然。衣衫撕作白蝴蝶,脑袋打成红杜鹃。日落死尸眠冢上,夜归儿女哭灯前。人生有事须当让,寸土何曾到九泉。”很形象贴切,发人深省。
  清明一年一次,相关的活动也年年都有,如果读了上面这一类的诗,正可在相关活动中感受清明文化,为节日增添更多的色彩,并有所裨益。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毕业启航 共赴新程 湄职院举行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
  • 荔城区北高镇 深入基层听民声 办好实事暖民心
  • 古韵新声颂党恩 我市举行“迎七一”文化惠民专场演出
  • 西天尾镇开展宗教场所消防演练 筑牢安全“防火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