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 林红霞)昨天上午9时,莆田市复工复产第十三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12345热线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解读国家、省、市出台复工复产相关扶持政策,介绍政策落实情况及发挥政策作用所取得的积极成效,并答记者问。 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助企融资解困,加强检验检测服务,开辟绿色通道 疫情发生以来,莆田市市场监管局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通过助企融资、加强检验检测服务及开辟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落实,靠前服务,及时指导,有序推进了企业复工复产、提质提速。办理股权质押1家,融资9000万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2家,登记债权数额1033.04万元;指导4家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和质押登记工作。 市计量所累计免费检定、校准、核查测体温类计量器具4536支,其中检定玻璃体温计3062支,校准电子体温计285支,核查额温计1189支;累计服务复工复产企业92家次,检定校准压力表、水表、燃气表,加油机等计量器具1669台(件)。市质检所开通应急检验绿色通道,对应急转产企业送检的民用一次性生活防护口罩产品实行“立即检、马上检”,并免收企业检验费,已收到13家企业送检的16批次样品,累计免收检验费6万元。 开辟绿色通道,为21家转型生产疫情防控物资企业办理生产转型登记,指导2家企业3个品种取得相关医疗器械产品临时许可。 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推进“自己‘批’网上办”服务模式,设立工业企业惠企政策兑现窗口,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 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政务服务“马上就办、网上办”保障涉企政务服务不断档支持复工复产的通知》(莆行政管〔2020〕4号),鼓励企业和群众优先选择“网上办、手机办、自助办、邮寄办”等非接触式办理方式,疫情期间全面实施快递双向免费举措,先后发布五份通告或倡议书,制作线上办事指南攻略,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一趟不用跑”和“不见面审批”。2月3日至23日,共办理48488件,其中线上办理42666件,占比88%;办事大厅2月24日恢复正常服务后,共接待群众6.6万人次,办理21.7万件,日均接待群众2500多人次,保障政务服务不断档。 主动协调市直部门和城厢区有关部门召开惠企政策兑现会,组织工信、人社、税务、医保、公积金、供电、燃气等单位安排专职人员进驻,现场提供惠企政策咨询和收件。梳理46项惠企政策事项清单,编制惠企政策文件汇编,在中心网站公告栏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惠企政策通告和索引,公布40份惠企政策依据文件以及15份申报表格,方便企业查询下载。向1.8万家企业群发短信推介惠企政策,专门向城厢区华林、太湖工业园区400多家工业企业推送惠企政策,组织10名惠企政策代办员上门服务,指导企业申报材料。目前,现场接到惠企政策申请32件,提供咨询165次,华林、太湖工业园区400多家企业基本完成线上申报和初核,重点跟踪指导大唐5G、中建光伏、三利谱偏光片等重点项目。人社、税务、医保、供电、燃气等部分业务由单位直接减免或批量处理,如,人社部门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预计3.4亿元;税务部门预计减少税收3亿元,为40户困难企业缓缴税款3569万元;医保部门阶段性减征企业医保费5196家,惠利13万多人,减征金额872万元;供电部门预计减免电费9300万元。 出台《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关于疫情期间进一步保障工程建设项目复工复产审批工作的通知》,对涉及应急医疗救助设施、隔离设施、公共卫生体系等领域的重点投资项目,以及扩大产能及转产生产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的企业,实行一路绿灯、告知承诺、先上后补;对涉及医疗废弃物处理收运,实行一路绿灯、提前告知、免检畅行;对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新上投资项目,开通一站式全链条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绿色通道;对急需审批的项目实行预约办、现场办和免费代办工作机制。中心项目代办队伍主动为重大项目上门开展服务,先后深入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对接城际轨道F2线项目,前往城厢区霞林街道融创·兰溪雅苑、秀屿区铜罗湾项目、北岸悦海一号等15个项目现场办公,提供绿色通道服务65次,推动项目有序开工复工。同时,对疫情急需的物资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为双源鞋业有限公司、泰盛实业有限公司、华锦实业有限公司、普安科技等80多家生产防护口罩项目、永荣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过氧乙酸消毒液项目、立邦公司生产洗手液项目以及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新增1台CT机等项目豁免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加快疫情防控物资顺利投产达产。 出台《保障应急项目进场交易实施方案》,充分借助网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电子化招投标及网络直播开标,推广应用电子投标保函,鼓励限额以下项目免交投标保证金,取消投标人派出人员到开标现场的要求,投标人可在线上购买保证金电子保函、提交投标文件、组织签到,可远程实时解密电子投标文件,线上察看开标过程,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开标。目前,共完成179个全流程不见面开评标项目,总金额约43.55亿元。 市12345平台:架起疫情防控“连心桥” 疫情以来,我市全力以赴打造升格12345平台,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架起疫情防控“连心桥”,有效提升了政府应对重大公共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更加优质高效地服务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工作。 主要做法: 一是高层级带动,建立领导接线机制。市政府先后印发《创新12345热线机制服务疫情防控六条措施的通知》、《构建12345热线快速联动机制工作方案》,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12345热线快速联运机制六条措施》,进一步升格12345平台,完善工作机制。疫情防控期间,安排领导轮流现场接听12345热线,市长每月接听一次,每周一位副市长,每天一位市直部门主要领导,现场在线听民声、答民问、解民忧,回应群众关切,并固化形成常态化机制,实现从线下现场接访向“不见面”现场办公转变。自2月8日市长联线12345热线以来,共有8名市政府领导、37名市直单位领导、9名市政府办公室领导参与现场接线,及时解决了一批企业和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 二是扁平化管理,建立接诉即办机制。24小时受理市民的咨询、投诉、举报,通过领导定期接线互动、与指挥部应急联动、远程电话转接等方式,进行“点对点”解答解决,省去坐席批转、承办部门查阅等中间环节,由接到办“一键”到位,实现从被动受理向主动办理转变。如,针对湄洲岛群众反映其因轮渡停运而无法出岛购买急需药品问题,市政府领导通过12345热线第一时间责成市卫健委、湄洲岛管委会急事急办,相关药品及时送达群众手里。疫情期间,建立由各级防控指挥部领导及相关成员、市效能办、12345热线中心人员组成的微信群,对影响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重要问题,在群里立即交、马上办。及时分类梳理热点共性问题,建立并不断更新疫情专项知识库,固化为“标准答案”,由热线坐席直接“秒答”。 三是联动化办理,建立部门直办机制。疫情防控期间,安排与疫情关系密切的市直单位业务骨干人员远程连线,即时解答解决防护物资短缺、人员隔离、哄抬物价、小区管理、网上办事、企业扶持政策等问题。同时,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分中心每天安排1名民警、市信访局抽调1名接诉能手现场参与接线,实现即转即办、数据共享,提高热线现场解答能力。 四是社会化参与,建立专家服务机制。加强12345平台与医学专家咨询、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等热线的在线互动,采取专家定期值守和远程连线相结合的方式,为84名群众在线提供病情初步筛查、就诊转诊指引、居家隔离指导、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形成应对诉求、解决问题的良性合力。 五是常态化跟踪,建立定期快报机制。战“疫”期间,对群众疫情来电一律进行特殊标记、特殊统计、特殊处理,每天及时分析整理海量数据,强化热点诉求跟踪,推行群众在线满意度评价,形成疫情每日快报,为政府防疫及复工复产决策提供舆情依据;市领导第一时间要求各责任单位及时核实并做好问题整改,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主要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