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仙游徐家“四小龙”
可钦可敬!祖孙四代俱为一代首善
【发布日期:2020-04-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精美的抱鼓石(下徐)
顶徐大门口
下徐大门口
顶徐古宅
下徐古宅
清康熙时期,沉寂的仙游城里雨后春笋般崛起了“内徐”、“璀馆徐”(又称:西门徐)、“下徐”、“顶徐”四座豪宅,坐北朝南,面向蜿蜒如练的木兰溪。
“内徐”位于仙游西街,与尚书巷郑纪府第毗邻,璀馆徐位于西门外(原七级堂前),下徐、顶徐位于“内徐”、“璀馆徐”两地之间。这四座豪宅的主人是仁德里(今龙华镇)金沙乡绅徐南的四个儿子,人称“四小龙”。有关徐家发家致富的传奇故事更是沸沸扬扬,满城皆是。前些年还有人在台湾《莆仙会刊》上撰文,称仙游城里有个徐百万,早年孤苦伶仃,后来因缘际会邂逅闽南海盗首领,从此时来运转,出海捞金,拥有海上运输队,从事水上贸易,富甲闽中。故事虽然编的离奇,但也令人不得不信,就连徐家后裔也坦诚他们从小就听腻了这些八卦。
前不久,我在搜集仙游古民居图片时,特地去拍摄并探望这几座徐氏老宅,遗憾的是曾经显赫一时的四座豪宅深院如今被拆了大半,只剩下胜利路(郭岭)原县农械厂对面的下徐及顶徐的半座老屋。我寻访了几位徐家后人,都说不清祖先究竟是哪一位,就连谱牒也荡然无存了。幸好,经知情人指引我找到了蜗居在顶徐老宅里的徐洪海先生,他向我展示了一份压在书架里二十多年的旧报纸,里面有篇文章介绍了被称为“徐百万”的来历。文章的标题是《徐百万传奇》,说 “徐百万”当年在县城开延寿堂中药铺,因为遇到一位潜伏来到仙游城里准备劫狱的海盗首领并蒙他提携,才转身从事海上贸易,“生意兴隆,积资数千万,晚岁子孙满堂,人皆以徐百万呼之。”这个故事与新旧两种县志的记载有某些相似之处,但1994年新编县志与乾隆三十六年老县志相比,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徐百万”其人其实就是徐南父子的精华版,我更相信乾隆县志,史料拣选更加翔实。
翻开乾隆时期《仙游县志》可以看到:徐南,字培政。性孝,小时候父亲徐君璋在一次海氛(旧指海上风云变幻或借指海疆动乱的,如明清之际,倭寇侵扰,海氛未靖)中遇难,母亲愁苦伤悲,过早离世,小小年纪的他就挑起生活的重担,靠艰辛创业,才有了一点积蓄。后来,有幸遇到了泉州都督施韬(字文起,号菜溪,晋江人,从施琅征台湾,晚年隐居仙游菜溪岩)。康熙四十一年(1702)施韬捐资修建金凤桥。当年施韬发心建桥时,就看重了徐南的人品,遂将建桥资金交付给徐南保管,徐南不负重托,管好用好这笔资金,深得施韬的信任。徐南殁后,赠官奉政大夫,户部广东司郎中。雍正九年(1731),三院以“孝友端方”合词奏请祀乡贤,特允所请。时尚书漳浦蔡世远弁其《乡贤录》,以风世云。
徐南有四个儿子,分别是:
长子徐万安。志载:“徐万安,字祖恭,南之长子也。南食贫教授,安谨厚醇,笃孝事二亲,悉力经营。后家渐裕,友爱诸弟,延师训课,俾各成立。父南性好施,安将顺其意,邑中诸事南欲为者,咸悉为之。遂修文庙、建朱子祠、筑双塔、濬堰池、复尊经阁、建宗祠、置义田以收族。邑中诸大桥及闽县、莆田、泉郡共建十五,所费不赀。至赈济穷困,施惠寒饿,见无不为,为无不力。复捐义仓社谷三千石备荒,又存万余金生息以备日后施予。
前观风使刘师恕以其实上闻,奉旨加封朝议大夫。三宴大宾,年七十八岁。卒之日多惜之者,总督那苏图、巡抚张嗣昌题叙,赐建“乐善好施”坊于邑治黄桥(即今拱桥头鲤城卫生院对面)。”
次子徐万斗,字祖魁,南之次子。淳厚端朴,孝亲恭兄,合爨数十年。万斗理家政,凡父兄所行诸善事,皆力赞无倦色,躬自建周泽、白马等桥。复遗命子光(徐光,字士值,号蕴庵)建金刚桥、汤泉桥,力可为者,踊跃倡首,乐善不怠。观风刘师恕、抚院赵国麟先后具题,封征仕郎。后子光官云南弥勒州知州,封奉直大夫,卒年八十。
三子徐万卷,字祖翰。由贡生选授永安训导,修学宫、书院以育人才。待士有礼,去之日,士氏为之立碑。迁如皋盐课司,详豁草荡宿逋,灶丁德之,为立祠。升盛京户部员外郎,调刑部。谓:“刑狱关人身命,稍可矜疑,必得平反乃已。”升户部郎中,年六十九致仕归。自训永安迄陟计部,历官二十载,朴诚将事,无所粉饰。家有善迹,必协力焉。又自捐山收瘗废骼,建莆田磨水桥以惠行者,其轸恤穷苦,在官在家,矢念如一。邑举大宾者四,八十七卒。
四子徐万宝,(?-1726),字祖宁。漳浦蔡世远(1682-1733年,字闻之,学者称之为“梁山先生”)与之有旧,万宝拜其门,蔡深器之。年十四时母李病,医药罔效,刲胸肉以进。
雍正乙巳(1725)、丙午(1726)岁洊饥,万宝谋诸兄竭藏以济,米粥兼赈,日不下万人。万宝分筹按给,不命混淆,男奇日、女偶日,无哗者。疲癃老弱别集他所,免致拥挤。虑男女分日恐尚饥,于一日给两日食。寒士以礼送至家,族戚倍馈之。邻邑莆田南日山饥尤甚,复输金购米,令人分给,前后共捐赈八千余石,全活甚众。
丙午岁散赈,适当偶日,诸妇女毕集,天忽雨,万宝叩祷,须臾天霁,遂各负米归。及暮大雨如注,群惊异,五月三十日事也。竟以溽暑积劳,病作而殁,殁后哭之有失声者。雍正五年(1727)总督高其倬、巡抚常鼐以万宝事闻,奉旨赐坊立庙,额曰“善劳可嘉”。仍荫子锦入监读书。万宝初入国学,后恩赠奉直大夫,又赠中宪大夫、山西潞安府同知。
2014年新编《仙游县志》“人物志”亦作记载:
徐万宝,世居仁德里金沙村,清康熙初年(1662)迁城关桥仔头居住。少时家贫,在县城一家药铺当学徒。满师后,因老板病故,子幼不能自立,将药铺出让给万宝经营。万宝向泉州一药商赊销药物,泉州药商病故,万宝诚信不昧,全数归还赊款。泉州药商之子器重其厚道可靠,邀至泉州合伙经营。后重金委托万宝回仙游县城拓展药铺。万宝在仙游除经营药铺外,还将仙游的蔗糖、烟草、木材、土纸、桂元、蜜枣、苎麻布、靛青等土特产运销江、浙、淮、津、京,并在台湾开设店铺。同时,从省外输入豆饼、粮、油、京果、丝绸等,在仙游批零兼营。当时陆路交通闭塞,万宝采取水路航运,运价低廉,获利颇丰。数载积聚,遂富甲八闽,号称“徐百万”。晚年建徐氏祠堂7座,建亭台楼阁数十处,广置店房和田地;亦与父兄一道兴义学、建义仓、置义田,荒年出资济贫,在仙游、莆田、闽侯、惠安、德化等地修建金凤桥、江口桥、濑溪桥、平安桥、林中桥等桥梁15座;花费72万银元在河南、广东两省捐官纳衔;耗资70万银元在仙游拱桥头筑起“乐善好施”的石碑坊1座。
《清稗类钞》“义侠类”有篇《徐万宝尚义可风》,原文如下:
雍正丁未(1727年),福建督抚合辞奏曰:“仙游太学生徐万宝敦修累善,岁饥,赈米八千余石,殁于积劳,尚义可风,请建坊立祠。”世宗下其议于礼部,特给帑金建坊,入祠致祭,并赐“善劳可嘉”匾额,荫一子入监读书。”
据县志记载,徐南的后代徐万安长子徐谟、次子徐上、孙大瑞、大猷、大岩,徐万斗的长子徐光、孙大成、大任,徐万卷子徐华、徐升,徐万宝子徐锦,等等,继承父、祖辈衣钵,乐善好施,继续为省、郡、县多地修建了许多座桥梁,声名远扬,万民传颂,祖孙四代俱成为一代首善。
令人扼腕长叹的是当年朝廷赐建褒奖徐南父子的两座石坊“乐善好施”“善劳可嘉”,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相继被下架了。如今人们只能从残存的徐家院落里和零星的文字记载中寻找慰藉,以此寄托后世对徐家“四小龙”的感戴之情。 □游心华 文/图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