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虽然各个人群普遍易感,但大多数人感染后表现为轻症,而重症和死亡患者主要集中在老人和合并基础疾病者。与年轻人相比,老人由于各项生理机能退化,抵抗力也随之下降,需重点做好防护。
饮食的精髓在于平衡和多样化,因为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满足老人对所有营养素的需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至少吃够12种食物,每周至少吃够25种。
蔬菜水果是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老人们要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蔬菜的摄入量最好能达到每天一斤,水果至少半斤,其中一半为深色果蔬。
老人往往因为食欲下降、饮食习惯以及“怕胖”等原因,动物性食物吃得少,这不仅容易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还有可能出现微量元素缺乏,如铁缺乏,而这两种营养素都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鱼、蛋、奶类、大豆及其制品等也富含优质蛋白质,老人应适当多吃。建议老人每天摄入100-150克(2-3两)畜禽肉类或水产品,1个鸡蛋,300克奶,15-25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豆腐、豆芽等)。
老人肠胃蠕动减慢,再加上疫情期间活动量减少,因此便秘的几率大大升高。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钙不仅影响骨骼健康,还对心血管、内分泌、神经、肌肉系统具有重要作用。调查显示,我国老人每天的钙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一半左右。
水能够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帮助溶解运送营养物质,排出废物和毒素。补充足量的水分还可使大便不燥结,容易排出体外,从而预防便秘。
特殊时期,建议少吃冷食生食,食物一定要充分加热煮透,以保证食品安全。建议老人多采用煮、蒸、炖、烩、烧、焖等方法,并适当延长烹饪时间,饭菜煮软烧烂,以便于进食和消化。
老人应保证一天的进食时间相对固定,一日三餐定时就餐。高龄老人(80岁以上)、身体虚弱以及体重出现明显下降的老人,可在正餐之外考虑适量加餐,以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
由于生理功能减退、膳食摄入不足等原因,老人更易缺乏微量营养素,常见的有钙、维生素D、维生素A、锌、铁等缺乏,以及贫血、体重过低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