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的博士姚秀超是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橡胶院”)研发中心的一名工程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作为科研攻关青年突击队队长,连续奋战36小时设计出样件,用5天时间完成隔离服从概念到实物的转变,创造了从无到有、由有到精的“央企速度”。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隔离服严重紧缺,沈阳橡胶院主动承担了隔离服的研制生产任务。1月31日,“科研攻关青年突击队”火速组建。 “当时市场上,隔离服稀缺,某些品牌的产品质量也堪忧,我们从市场采购到一件纯白色的隔离服试穿,还没走几步就出现破损。在保障舒适性基础上,要保证强度,我们生产的隔离服,撕拽都很难坏,因为隔离服所用的材料大部分是军工产品的生产材料。”姚秀超介绍。 设计并非易事,缺少现成的技术资料和可参考的成熟经验,新型橡胶隔离服的研发生产之路困难重重。 “市面上隔离服的原材料满足不了我们的设计要求,定什么胶料,用什么织物,怎么贴合,硫化,所有的工艺工序,都需要重新设计。”姚秀超说。 为了早一分钟拿出隔离服样件,姚秀超带领突击队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地开展科研攻关。 他从橡胶配方设计入手,合理选择主体胶料及优化配方体系,经过多次筛选,最终确定了最佳配方。此配方硫化后的橡胶具有优异的耐老化、耐化学腐蚀、耐磨及物理机械性能,完全满足隔离服使用环境要求。 “最大困难是版式问题,我们没有设计服装的经验,后来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多次调试各种版型,最后才设计出可以重复使用30次的隔离服。”姚秀超介绍,经过反复试制、改良、积累数据及归纳总结,最终确定了3个规格的版型,以满足不同身高和体型的人员穿着,在保证隔离性能的基础上,极大提高了舒适度。 当时市场上的隔离服对针孔不密封,姚秀超对隔离服密封处理,有更高隔离性,可以承受10米水压。在随后按照国际及国家标准进行的10余项样件试验中,一次性通过检测,全项符合要求。 2月1日,首件隔离服样件正式出炉。2月2日,隔离服全项“体检”合格。2月3日,企业完成生产经营范围增项,拿到全新营业执照,成功获得隔离服《第I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和《第I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并全面开工生产隔离服。 2月5日,企业向沈阳市铁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交付首批隔离服。 在沈阳橡胶院团委书记宁世伟看来,姚秀超的努力,体现了“科研攻关青年突击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展现出一个国有企业的担当作为、家国情怀。而这强大力量的来源,就是那份对国家的责任和对疫情下同胞的牵挂。 隔离服稳定生产后,姚秀超又承担起“防护口罩硅橡胶罩体项目”的任务。 防护口罩是当时疫情防控的重要物资之一。硅橡胶罩体的加工涉及多项加工工艺,需要大量的前期试验工作。 姚秀超选用多种脱模剂,进行了大量的甄别试验,为最终确定脱模剂的品种和使用比例拿到第一手资料。他还针对二段硫化的时间进行了多轮试验,使其既保证无气味、无刺激,又保证产能实现。 在批量生产过程中需要合理地调整生产温度、设备压力值、正硫化时间、脱模剂的使用方式。为了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他在车间进行了多轮跟产,及时解决各种技术问题,优化了产品的工艺条件。企业仅用半个月时间就生产出防护口罩硅橡胶罩体70万件。 在此期间,姚秀超每天工作近20小时,不分昼夜持续奋战在研发和生产的第一线。 姚秀超曾参与多项高分子材料方面研究项目,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科技项目4项。 中建二局北方公司团委书记吕晓庆认为,如果说时代给了青年机会,姚秀超便是那个勇于奉献、敢于当担的带头人,时代在进步,他的勤恳奉献也一刻没有停息,这是当代青年应有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 在近日举行的沈阳市21届成人礼上,姚秀超寄语青年:“社会赋予成年人的除了权利,更多的是义务与责任。无论是对国家和社会,还是对个人与家庭,你们都要挺起你们的胸膛,担当起你们的责任,用自己的汗水和热情去谱写动人的青春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