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药罐子
【发布日期:2020-05-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刘建成】
  药罐子,黑里透白,窑土烧制,说不定那窑厂就在盖尾仙华或者田头店一带。那窑厂的围墙,是用陶瓷的废品或者次品砌成的,有凹凸不平的碎碗片,有大小不一的碎瓮块,不算很高,谁敢去碰“钉子”,自找苦吃。
  药罐子,早已“老态龙钟”,包裹在塑料袋里,塞在废旧的塑料圆筐子里,搁在阳台偏僻角落里,很有些年头了。药罐子,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来煎熬中草药的器皿。有许多年月不去触摸它了,甚至忘了藏匿的地方。近来得了种病,动了手术,术后听说用中草药疗效更好。于是,药罐子才派上用场。
  药罐子,没上釉,很粗糙。听前辈人介绍,新买的药罐子,先熬点白米粥,填满小小的缝隙,不至于漏水。药罐子,煎熬时还得配套个小烘炉,炉底有许多漏底孔,用干柴片或者烧炭做燃料。
  常常与药罐子打交道的是年近古稀的老祖母。有一次,村里传来了挑着坛坛罐罐的叫卖声。我跑出去,看看人家有售卖药罐子的?有!祖母立马从墙角的大瓮里掏出一小篮子地瓜,以物易物,换了个药罐子。俗话说,凡物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药罐子这东西可未必。听说有的地方,药罐子只能借不能还。一般人家是很少添置药罐子的,只有久病不愈者的人家,才不得不买个药罐子。祖母那个药罐子,犹如古董似的,从来没人开口借用。
  祖母常常到屋后坡上或者村前田埂去采摘些草药,例如蒲公英、车前草、马齿苋,还有枇杷叶子、桑叶等。老祖母偏爱中草药,大概是省钱的缘故。第一次,病倒在床上的祖母告诉我,首次煎熬中药,药罐子倒两瓯(小碗)水,煎成一瓯后服用;第二次倒一瓯水,煎八分后服用;第三次……还有好多不成文的规定。我小心翼翼将一大包中草药倒进药罐子,舀好清水,再用火钳子把灶膛里的木炭夹到烘炉里当“火母”,然后添加干柴片,弯下身子,用麦扇子往烘炉口扇风。不一会儿,滚滚的浓烟熏得我直打喷嚏。再过许久,药味出来了,药汤也沸腾了,“扑地扑地”地顶着盖子。我赶紧将盖子拎起来,要是来不及掀盖子,溢起来的药汤,差点儿将烘炉里的火给浇灭了。此时,祖母担心的不是药汤,而是药罐子,说是要小心翼翼,不得摔坏。煎熬中草药,药量、水量、煎熬时间和火的大小,都有讲究,也是一门学问。
  药罐子用后,家人将药渣全部倾倒出门,有药“倒”病除之意。 另外,将药倒在村子路口旁,让众人践踏,也有消除病患的含义。药罐子用后,祖母总是亲自动手,细心地慢腾腾地清洗药罐子,搁在通风的地方晾干后,就像保存宝物似的封存起来备用。祖母这把年纪,患的是心脏病,她说自己活不了多久了。那时候,心脏病,乡下人只是称之为“心肝头疼”。
  许多年过去了,祖母还没尝到改革开放的甜头便与世长辞了。祖母平时用过的小火笼、篦筐子、尿坛子,特别是那个药罐子,全都搬移到村头大路旁付之一炬。多年之后,经过风吹雨打,许多废弃物大多不见踪影,唯独那个药罐子还埋在了土里,壶盖也不见了,壶口长出了一棵幼小的枇杷幼苗……
  如今,煎熬中草药的器具很多,陶瓷的,铝制的,不锈钢的……“造型”各异,灵巧精致。但是,我依旧习惯于旧时的药罐子,有个手提柄子,有个透气溢水的小孔。见到了旧时的药罐子,仿佛闻到一股清醒的中药味,仿佛重现病床上的老祖母。
  经常患病的人自嘲自己的肚子为“药罐子”。我可不是“药罐子”呢!然而近期不幸发病住院动手术。术后遵医嘱,不得不重新找回那个“药罐子”。当下,在新冠疫情的防控与救治中,中医药的疗效不可低估。我敢断言,再过不了多长时间,我家这个药罐子,可以摆设在乡土的民俗博物馆里。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