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竹砻记忆
【发布日期:2020-05-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傅玉燕】
  听说仙游有处博物馆,名叫“仙作梦博物馆”,可是,我久闻其名,未见其形。一个周日上午,我驱车前往参观。当我走进宽大展厅时,眼前一亮。琳琅满目的各类物件,有的从未见过,很是新鲜;有的早已相识,像见到久违的老朋友似的,很想亲近,握手言欢。它们都是仙游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器具,每一件都闪耀着历史的光辉,凝聚着仙游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展厅的一角,停放着一台竹制的家具,标注为“砻”。这引起我很大的兴趣。这是解放前后仙游广大农村极常用的家具,我家也曾经有过这么一台。它的构造很简单,由三个部分组成,底座连带下磨盘,上磨盘和丁字形推把。“砻”的整体形象呈圆桶立体形状,外体用竹篾编制而成,内里填上粘土。上下磨盘的接触面插进密密的竹片,与粘土浑然一体。谷子就是经过上下磨盘竹齿的磨压而脱去谷皮的。底座连带的下磨盘周围有一圈磨沟,磨沟的正前面豁一处下垂的出口,磨沟及出口供脱皮后的糙米及谷皮流通。下磨盘的中心插一根中指粗、约十厘米长的铁棍,供上磨盘套插旋转。上磨盘的腰上装一个木把,把上有眼,供丁字形推把尖端的一铁齿套插推拉;上磨盘面上靠边开一个拳头大小的圆孔,供谷粒入盘。砻开始工作时,把木质的丁字形推把插入上磨盘腰上木把上的眼,用力推拉丁字形的横推把,上磨盘就围绕下磨盘旋转开来,工作开始了。
  虽然,“砻”字是形声结构,形旁为石,似乎告示着“砻”是石头结构,可是,最后定型并沿用至今的“砻”却是泥竹结构的。这期间的发展演变应该是极其漫长的。据考证,先民造“砻”这种家具时,最初用石头做材料的,但石头太重,容易把谷粒压碎;以后换成木质的作磨盘的磨齿,而木的质地太软,不耐磨,须经常更换,不太适用;大概又换成别的什么,我们无从知道;最后,浑身上下全用竹子包装,连磨齿都用上竹片。因为竹性坚硬耐磨,经久耐用,又竹料来源广泛方便,砻的造价就便宜。于是,砻的竹性材质就定下来了。这足见我们祖先的巨大才智和伟大创造力。
  砻是旧时代农家常用的脱去谷皮的家具,拉砻脱谷是农家经常性的家务。而这项家务活通常是由家庭妇女承担的。小时候,我经常看到我母亲拉砻脱谷,汗流满面,异常辛苦。而这种活儿,每隔十天半月就得来一次。我母亲虽然瘦小,却非常有毅力,能吃苦,从不叫累。每次劳作之余,我母亲会十分欣慰地抹去满脸汗水,情不自禁地抓起一把脱皮后的糙米,轻轻地摩挲着,就像抚摸刚出世的十世单传的婴儿,脸上洋溢着胜利和甜蜜的笑容。你要知道,那个年代,家有存粮,拉砻脱谷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然而,单干毕竟艰辛,互助合作是常有而愉快的事。我母亲时常与邻居二三个妇女联合成互助组,相互帮着推砻脱谷。这时候,她们二三个人边交替着拉砻,边交谈家长里短。她们时而头挨着头,窃窃私语;时而高声谈论,开怀大笑,动情时,会笑得弯下腰,直不起身来,完全忘记了拉砻的辛苦。你听,妇女的欢声笑语,拉砻发出的轰隆轰隆的响声,组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回荡在农家老屋。她们往往每次每人脱谷四五十斤,三人一百四五十斤谷子,说说笑笑,大半天就脱完了。互助合作,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收获了无限快乐,还满满地完成了家务,一举三得,真好!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童年与拉砻还是很有缘的。当我母亲单独无依、找不到帮手时,往往让我做她的小帮手。可是,我个子矮小,够不着推把,用不上劲。于是,母亲就找来两块方方正正的石块,放在地上,一前一后给我做垫脚。这样一来,我够高,可以用力推拉了。开始时,我不得要领,一上阵就用猛力,没推拉几下,就气喘如牛,没劲了。母亲告诉我,要随着身体前倾后挺,一呼一吸,两手推拉,正常用力,就可以坚持长些。尽管这样,毕竟我年小,体力有限,推拉一会儿就两臂酸软,浑身没劲了。这时候,母亲就让我推拉一会儿,累了就休息一会儿,轮换进行。于是,我帮忙的时间就长些,算得上小小帮手,多少能减轻母亲的体力负担了,我心里是很高兴的。
  好景不长。能让我们母子俩辛苦拉砻脱谷的机会,毕竟不是很多的。在解放前夕及刚解放的艰难日子里,有米饭吃的日子到底很有限。大半年多要吃粗杂粮,青黄不接时,就揭不开锅。每到这时节,我经常会眼巴巴地看着母亲捧着钵盘,低眉顺眼,陪着笑脸,向邻居殷实人家借米下锅。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拉砻脱谷的艰辛忘不了,而忍饥挨饿的滋味更是终生难忘。
  解放之后,社会进步了。不久,就有牛拉式石磙子碾米坊出现,很少人家再推砻脱谷了。后来,电动碾米机问世了,碾的米又快又好,砻子彻底退出人们的生活,进入历史博物馆了。
  这次短暂的参观,让我重新认识了旧时代农家砻的风采和价值,引起我童年的难忘回忆。日上三竿时,我怀着愉快的心情,离开了博物馆。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