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俞良甫与中日文化交流
【发布日期:2020-05-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俞良甫,兴化路莆田县仁德里台谏坊(今西天尾)人。他从小拜师学艺,又学习文化知识,熟练掌握雕版刻书的技艺,成为有一定文化的出色的优秀刻板工人。元末明初,他离开家乡,漂洋过海去日本,定居日本,在日本从事雕刻工作,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要的贡献,被誉为“学士”,颇有传奇色彩。他去日本,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件重要事情,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位颇为重要的人物。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俞良甫为了躲避元末战乱,离开家乡莆田,冒死入海,渡海过程中,经历数不尽的艰难,才到达日本,寄居东京嵯峨。他先是受雇于刻书,后来自己独立刻书。他在日本三十多年,以刻书为业,雕刻中国书籍,备赏艰辛,所刻书籍,数量多,精品多,贡献大。
  俞良甫精通雕刻技艺,到日本京城后,生活无着,寄居日本寺院里,受雇刻书,维持生活。他以刻书作为谋生手段。明洪武三年,即日本应安三年(1370年)六月,他就刻成《月江和尚语录》。书末题“良甫自刊月江语录……应安三年元月初旬谨题”。这是现存的俞良甫在日本最早的刻书。
  次年,他受雇于寺院,与中国三十多位刻工一起,又刻成僧史《宗镜录》一百卷二十五册。其中十余卷留下俞良甫的名字。之后,他自己筹集资金,于明洪武五年(1372)他又翻刻释宗衍的《碧山堂集》,落款“应安五季八月初句,中华大唐俞良甫学士谨置”。以此说明,他是来自“中华”、“大唐”的。这僧诗也传播入日本。继之,他自己翻刻《李善注文选》六十卷。在题记里写道:《文选》之版世鲜流布,童蒙不便之,福建道兴化路莆田县仁德里人俞良甫,顷得大宋尤袤先生(1124-1193)之书,于日本嵯峨自辛亥(1371)四月起刀,至今苦难始成矣,甲寅(1374)十月谨题。
  他边刻书,边学习,提高文化修养,并省吃俭用,积累资金,十多年后,他“凭自己财物置板流行”。
  明洪武十七年(1384),刻成《傅法正宗记》,,落款“福建道兴化路莆田县仁德里住人,俞良甫于日本嵯峨寓居。”他在书中自报详细的籍贯、驻日地点。
  明洪武二十年(1387),他又刻《新刊五百家注音辩唐柳先生文集》二十册,题记写道:“祖在唐山福州境界福建行省兴化路莆田县仁德里台谏坊住人俞良甫,久住日本京城阜(附)近,几年劳鹿(碌),至今喜成矣”。他这样详细记述自己的籍贯,流露了思念故土的心情。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即日本永应二年,他刻成《般若心经疏》,并在书尾题写:“大明国俞良甫刊行”。
  俞良甫在异国他乡过着清贫的生活,不怕苦和累,辛勤劳动,历经“苦难”,又先后刻成《新刊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在日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俞良甫对中华文化造诣颇深,对中国文化史颇为熟悉,所刻的书,除了儒家经典、佛经外,还刻有历代着名文化人着述,如《唐柳先生集》《陆放翁诗集》等数十种,选本精当,刻工精细,字体隽秀,版面整洁,深受欢迎,被称为“俞良甫版”,或称“博多版”,也为今日日本学界所珍惜。俞良甫在日本翻刻的中国书籍,在日本广泛流传,便利日本人学习中华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学者赞扬说:此虽亡命一工人,对日本文化之助力,实有可永远记忆者矣!
  俞良甫不但自己长年累月,废寝忘食刻书,还毫无保留地把雕刻技艺教授给日本徒弟。他在传播雕版印刷技术中,培养一批日本当地刻工,雕版技术后继人才,其品德,其贡献也是值得传扬的。他在传播中华文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和中日民间交往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俞良甫是一位以刻工的身份担当文化使者,在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真是竭尽了心力,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独特的贡献。□金文亨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