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拨浪鼓响货郎来
【发布日期:2020-05-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随着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不管是货郎担还是供销双代店,都已退出人们视野。走在乡间小道上,偶尔还会听到一两声“有鸭毛卖无——”的吆喝声,那是下村收购废品的收购商在叫唤。而作为农民合作组织的供销社,年年坚持送货下村,只是形式上变了,从过去单枪匹马的货郎担,变为现在的团队活动。每到春耕大忙季节,各地供销社都要组织支农服务队,把生产急需的化肥整车整船运送到各村各户,村民高兴地说,当年的“货郎担”又回村来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常见到肩挑货担的挑夫游走在乡村小道上,随着手中拨浪鼓不停地转动,发出一阵阵“噗通通”的响声。这个一路上吆喝叫卖的人,就是过去老人常说到的货郎担。
  货郎担,其实是走村串巷推销商品的小商贩。它的行当很简单,一根扁担挑起两个货筐,筐里塞满各种小百货,大到一把雨伞,小至一根针,所有生活必需品一件也少不了。
  拨浪鼓,则是个带把儿的双面小鼓,两侧缀有两枚小弹丸,随着鼓柄来回转动,系在两旁短绳上的弹丸就会不断甩打鼓皮。直到现在人们还用“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形容孩子不听大人话时的顽皮表情。
  货郎担下村很艰辛,夏天的时候,头顶烈日,脚踩滚烫路面,叫人一路酷热难熬;到了冬季,挑着担子走在乡间,迎面吹来的寒风又会让你感到刺骨冰冷。由于目的地都是交通不便的偏远小村,往往送一趟货,都会把货郎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嘘嘘。
  每当一进村,货郎就会把拨浪鼓摇得“噗通”直响,引得一大群穿开裆裤的孩子纷纷跑来围观,看着箩筐里塞满的弹弓、飞行棋、塑料水枪,还有令人垂涎的麦芽糖饼,屁精的小屁孩转身就往家里跑,翻箱倒柜找出牙膏壳、废铜铁片,然后又屁颠屁颠跑回货郎担边,换购起心仪的小玩具;嘴馋的男孩什么玩具都不要,就要换那诱人的麦芽糖,这时货郎人就会取出刀片对着盘子里的糖饼用锤子轻轻敲打下,“叮当”一声,麦芽糖片就被敲掉薄薄一片,拿着麦芽糖含在嘴里细细品尝,别提孩子心里有多高兴。
  村姑们听见拨浪鼓声,纷纷走出厨房来到货郎担边,掏出平时舍不得用的零花钱,认真挑选起商品来,老年妇女一般买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盐、味精、火柴和针头线脑,年轻媳妇则喜欢买木梳、镜子、蝴蝶夹以及雪花膏等化妆用品。那些看着眼馋,兜里又掏不出钱来的村姑,就会跑回家去从陶罐中取出积攒下来的鸡蛋,拿去货郎担换回日用品。
  货郎担不仅卖商品,还会提供各种专业服务,由此衍生出多种老行当来。比如剃头担、修伞担、补锅担和磨剪担等等。旧时乡下常见到的剃头师傅,一头挑着烧水用的炭炉,一头挑着理发工具箱,让人想起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补锅人挑的担子不仅有工具箱,还有小风箱和小火炉,看过敲打补锅的过程,就会想到一句莆田话,叫做“补嗲补砂锅,么补么塌坷。”(方言谐音),这句话其实是讽刺个别补锅人手艺不精,砂锅的漏洞越补越大孔;而肩扛一把小长凳的磨剪人,沿途喊着余音缭绕的“磨剪子——镪菜刀——”,就会让我想起《红灯记》中磨刀人与地下党接头的神秘场景。
  确切地说,货郎担应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商业模式,她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古典名着《水浒传》第74回对货郎担有过详细描写:“……众人看燕青时,打扮得村村朴朴,将一身花绣把纳袄包得不见,扮作山东货郎,腰里插着一把串儿,挑一条高肩杂货担子,诸人看了都笑。宋江道:‘你既然装做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燕青一手捻串,一手打板,唱出《货郎太平歌》,与山东人不差分毫来去,众人又笑……”罗贯中聊聊数笔,便把宋代民间货郎描写得活灵活现。
  而在着名的“清明上河图”画面上,还可以看到两处地方出现货郎担。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则生动描绘了货郎担挑着小百货走街串巷的场景,“鼗鼓街头摇丁东,无须竭力叫卖声。莫道双肩难负重,乾坤尽在一担中。”李嵩画中题诗一首,就把货郎人日出日落、走村串户的漂泊生涯刻画得入木三分。
  解放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所有商品纳入计划供应,大到脚车、化肥,小至一根缝衣针,统统由国合商业负责供应,私人不得经营,作为个体货郎担因此退出农村市场。由于新建立的农村供销社条件有限,除了公社所在地的集镇以及较大村庄外,那些位处偏远的小村根本无法设立门店,平时社员买东西非常困难,仅为一点生活小用品,就要翻山越岭跑到十几里远的乡镇供销社去购买。为解决这些偏远小村群众购物难的问题,基层供销社便积极发动职工组织货郎担下村。货郎担由一两名青壮年职工担任,当插着小红旗的货郎担进村时,整个村庄就会沸腾起来,犹如过节般热闹。货郎还随身带有本子,哪家需要什么货都会登记在册,下次进村再给捎带上。送货下村很受村民欢迎,货郎担因此被供销总社誉为“行业精神”。
  到了六十年代,农村基层社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不仅在集镇上建了许多商店,还在乡村人口密集的大村庄盖起店房和仓库,负责周边连片自然村的商品供应和农副产品收购,最早叫做购销站,后来改称村级综合服务站。而对那些偏远小村则设立代购代销店,简称“双代店”,双代员由当地贫下中农推荐担任,工资按代销额分成抽取。能当上一名双代员,是非常体面的事,对村民来说那叫“吃工资”。双代店不仅代售商品,还收购农民交售的农副产品,如鸡、鸭蛋以及废旧物资,极大方便村民生活需要。漂泊了千百年的货郎担从此被供销社的购销站和双代店取而代之。
  如今随着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不管是货郎担还是供销双代店,都已退出人们视野。走在乡间小道上,偶尔还会听到一两声“有鸭毛卖无——”的吆喝声,那是下村收购废品的收购商在叫唤。而作为农民合作组织的供销社,年年坚持送货下村,只是形式上变了,从过去单枪匹马的货郎担,变为现在的团队活动。每到春耕大忙季节,各地供销社都要组织支农服务队,把生产急需的化肥整车整船运送到各村各户,村民高兴地说,当年的“货郎担”又回村来了!

  □南山松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