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资金面宽松,融资成本一降再降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疲态尽显。北京商报记者5月11日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调查后发现,目前北京市内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中,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在内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均有所下滑。 与银行理财收益率下滑相随的同样是大额存单表现的后劲不足,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后发现,仍有不少银行将大额存单的介绍放在营业厅的显眼位置,有少数银行不再标明利率,只标明起投金额和投资期限。 一位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向记者展示了该行近期在售的大额存单产品,主要有3种,一种是20万元起售,两年期存款利率为3.5%;其次是50万元起售,三年期存款利率为4.02% ,最后是80万元起售,三年期存款利率为4.15%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购买大额存单,如果资金流动性允许,还是建议期限越长越好。”这位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对比一般性存款,大额存单利率还是具有更多的优势,如果你这笔钱确定最近三年都不会用到。” 一位银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投资者购买大额存单应考虑不同期限利率高低,付息方式,多数为一次性到期还本付息,少数为按月、按季、按年付息,到期还本;是否支持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如何靠档;是否支持提前转让,转让活跃度如何等多种因素。 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监管机构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的大背景下,理财产品收益、大额存单利率下行也是大势所趋。4月20日,最新一期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为3.85%,较LPR改革启动时下降了50基点,也创下改革以来的最大降幅。 对商业银行来说,普益标准研究员李竹分析认为,商业银行存款定价机制并未调整,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一直保持在1.5%的水平,加之受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经营理念和监管因素等方面的制约,以及理财产品竞争的影响,导致部分银行对负债(存款)的定价仍处于较高水平,并未随市场整体资金面变化而下行。 从银行自身角度,李竹进一步分析认为,资产端收益持续下行的同时,负债成本居高不下,这种不对称的利率变动,也会导致部分银行面临更大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错配风险。中小银行应该主动迎接利率市场化挑战,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负债成本下行,重视核心存款管理。 从投资者角度,殷燕敏建议,对于保守型投资者而言,要想提高收益,只能是牺牲资金流动性,投资期限较长的银行理财产品,鉴于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仍将下行,选择中长期产品也有利于提前锁定高收益。对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以关注权益类投资品种的投资机会。 (北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