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桥为何是仙游最古老的桥梁(上)
【发布日期:2020-05-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金凤桥雄姿(左为清代金凤桥,右为1996年新建金凤大桥已撤除)
金凤桥是南宋时期仙游境内木兰溪三大桥梁之一,三大桥梁为仙溪、安利、石马,建桥功勋首先来自陈姓人,肇庆太守陈可大、监镇陈可久、兵部侍郎陈谠。率先问世的仙溪桥位于县城迎薰门外,旧名“升仙桥”,俗呼“南桥”、“南门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比安利、石马二桥早建70年,后二桥几乎是在同年动工兴建的,创建者是曾在九鲤湖铭石“天子万年”的开国侯陈谠(1134—1216年,字正仲,号崇清)。
如今我们看到的金凤桥的前身是“安利桥”,它的南岸是巍峨峻拔的东山塔(俗称东渡塔),北岸是金碧辉煌的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因其位居仙游东南要冲,自古以来就是仙游通往郡省的重要交通枢纽,虽历经千年坎坷,如今依然雄风犹在。
“安利桥”始建于嘉定二年(1209),后因火灾,化为灰烬。从自那以后,先辈们前仆后继,历经千辛万苦,重建、移建、重修,反反复复,经过了数十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留下了今天的奇迹。
翻开清康熙年代《仙游县志》发现金凤桥前身“青龙桥”这一词目共用了4540个文字,在古代活字印刷,惜字如金的年代,用如此大的篇幅记录一座桥梁实属罕见,可见其工程之浩瀚,使命之重大。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仙游县事吴道萱在《金凤桥碑记》中叙道:
“邑之东三四里许,旧有青龙、金凤二桥,其始宋开国侯陈公谠所建,嗣是圮复不一,国朝徐绅万安兄弟捐修之功为多,康熙四十一年(1702)泉绅施公韬复于青龙之下,别建东渡一桥,是桥屹峙下游,尤为东流锁钥,以三桥倾圮已久,故俗相沿以为金凤,余亦沿之而不之革,余惟修复是急,崇其实而名可不校也。”
从历代县志及碑记文字中可以发现金凤桥前后十五次修建的艰辛历程:
第一次创建起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陈谠从兵部致仕返乡,肩负起父老乡亲的重托,亲自出征,命和尚守净募捐建桥,初名“安利桥”,共十五个桥墩,桥面长亭覆盖,两侧均有木栏杆。可惜到了永乐年间,被一把无名大火吞灭了,只剩下五座桥墩。
第二次是在相隔256年后的明成化元年(1465),正值壮年的郑纪尚书(1433—1508年,字廷纲,文贤里人)辞官返乡,是年33岁,邑耆老邀请他共同倡复陈谠所建的安利桥,郑纪欣然慨诺,带领教谕柯添、陈俊民、茅宏赞等36人募资在安利桥旧址上重建新桥,“首尾凡七年”,“上有亭阁,如龙卧渊”,遂改名为“卧龙”。
成化七年(1471年)卧龙桥告竣,郑纪作记以纪之:
“夫桥特一利涉之具尔,而山川形胜未必皆由于此。然宋时吾邑衣冠文物甲于闽中,是桥适极完壮,桥之力亦不可诬也。今日之桥,亦嘉定之桥也。余于兹有待矣。虽然崇清(陈谠)公之嘉定至今三百年余,其名籍功载,犹有可考。故今日得以因其旧址而复之。异日视今,犹今之视嘉定也。”
第三次成化八年(1472),卧龙桥告竣次年,北岸被洪水冲决,于是知县黄璨(广信府戈阳人)又号令倡修。修缮完工后,黄璨恳请状元柯潜为之作记:
“卧龙桥,在仙邑,为四方往来之要冲,创自宋嘉定间,至明永乐初毁于火,役大费繁,无敢倡为兴复之举者,邑人病涉久矣。翰林院检讨郑君(郑纪)以侍养归山,思欲与民去危,乃谋于致仕柯君长益(柯添)及邑之耆彦茅宏赞、陈俊民、张邦重、郑尚文等,劝义选材干,各厘其事,而总其条纲,使疏密得宜,先后有序,则郑君始终自任其责也。
桥成自为文,让功于耆彦,勒石以垂久远。既而知县黄君璨至,因劝农出垌野,知桥所成实自郑君,则倡诸彦立碑以颂之,偕请文于余,余诺之久,未有复也。
今年夏,桥西码头为雨冲啮,黄君又亟鸩工,即崩坏处增为三门,以疏水势,而桥复完。诸彦则又偕来陈黄君功,请并记之。余惟君子为仁专以修己而己,又必推以及人,使乡国天下均蒙其惠利,则体用兼全,而非一偏之学,君子务两尽之,不欲踏为我之讥也,况乎有职位也哉。此二君所以惓惓焉完斯桥也……”
第四次成化十八年(1482),石墩坏,知县彭昭(安徽太平人)发动群众,募集资金修缮加固。
明弘治三年陈迁主编《仙谿志》记载了当时县城周边八大景,其中之一为“卧龙夜泊”,“卧龙桥,在县治东,舟人多泊于此。”可见当时金凤桥下的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第五次弘治四年(1491),码头被水冲啮,知县陈文(广东潮阳人)募修。
第六次弘治十三年(1500),北岸又圯。因卧龙桥地处在双溪交汇处(即今仙港大桥上游),北岸来水有三尻桥溪,南岸来水有坤溪,所以每逢大水,必有损坏。弘治十六年(1503),兴化知府陈效(南陵人)命知幕何滔(字克济,新涂人)重修,以此桥在县东方,应角亢等七宿,改名“青龙”。桥成构亭其上,为人止息之所。西北一边,随作随倾,随成随圯。何滔“复相其宜,观其水势,斩木平地,边如旧制,水由中流。不数月间,一旦告成。徒行舆行者,两不病涉。”侯之爱民,何善哉!邑人不忘其惠,欲绵其功于不朽,刻石立碑。勒侯名氏,额曰:“兴化府知事何侯爱民父母惠政碑”。 □游心华 文/图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