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社会
魏李琛:不负韶华 给力扶贫
【发布日期:2020-05-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近年来,双福村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干群们都说,魏李琛是绕不过的领头羊。
  2018年3月,涵江区委组织部干部魏李琛奉命来到白塘镇双福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双福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职,主动作为,使驻村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并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有道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作为驻村干部,魏李琛究竟凭什么有如斯作为?
  抓好党建工作  夯实组织基础

       为完善制度,健全党建机制,他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和党性修养;先后带领双福村党员前往白沙镇坪盘村、华亭镇涧口村、五云村等地学习乡村振兴先进经验,前往白沙207团旧址及入党誓词展馆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主动对接,推进双福村党支部与莆田学院管理学院第四党支部开展党组织共建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学生实训、文化挖掘、旅游规划、特产推广等活动,为乡村振兴助力;制作“共产党员户”标识牌,让党员家庭亮出身份,当好表率,增强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和归属感。
  为强化服务功能,他用足用活扶贫政策,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不辞辛苦,跑项目,跑资金,好容易从有关部门争取到资金,并按照规范化标准对村部进行修缮,建立了党建阅览室,充实了党建报刊、杂志和书籍等,让村部成为加强党性教育、传承优良传统的学习教育场所。同时,还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干部“坐班”制度,确保村部每天都有人值班,从而从源头杜绝了:人难找、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现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开春疫情防控期间,他第一时间进村,带领村“两委”干部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外出返乡人员家庭,开展疫情防控排查及宣传工作,督促关闭村内各个景点及宗教场所,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发挥资源优势  拓宽致富门路

       据省、市专家对莆田古荔枝树进行摸底调查,莆田古荔枝树龄在500年以上仅存30株,而双福村就有10株,可算是莆田古荔资源的集中地。2019年,这10株荔枝树被市政府列为“莆田市城市第二批一级古树名木”。魏李琛充分利用这个宝贵资源,牵头举办了首届双福荔枝开摘节暨旅游文化节,近千人参与活动,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关注报道,双福荔枝此次声名鹊起。新加坡“PUTIEN”餐厅派人进村洽谈关于在双福村设置荔枝收购点事宜,采取“线上+线下”模式进行销售。去年近十吨双福荔枝销往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国内外各大城市,备受广大消费者的热捧……2019年底,涵江区四季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果园里人潮涌动,欢声笑语。游客们正在忙着采摘草莓、圣女果、百香果等。据介绍,这片近百亩的农田,之前是种五谷杂粮的。为了开发乡村旅游,促进产业振兴,魏李琛驻村后,就用打量的眼光重新审视脚下这块热土,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后,他决定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带领村“两委”及部分村民前往漳州、连江、忠门等地“取经”,回村后,他主持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达成共识后,投资近五十万元成立了四季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于是便有了上述的情景。此举不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进村体验,而且成为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双福郭氏祠堂于乾隆年间重修,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以前,因经年的风霜剥蚀,加上无人问津,主结构大部分损毁,令人惋惜。为留住乡愁,魏李琛与村两委干部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在争取到上级资金的支持后,对郭氏祠堂进行重新修缮,并将其改造为双福村村史馆暨回族文化展示厅。展示厅内,集中展示出双福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及回族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地域文化等。在为子孙后代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化历史的同时,也让参观者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无穷力量。2019年,双福郭氏祠堂被列入莆田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聚焦民生福祉  着力改善民生

       为了改善民生,他与“两委”一班人一道采取“两条腿”走路的融资办法,一方面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一方面发动乡贤资助民生工程。通过多方努力,至目前已修建了长近2公里的机耕路,从而方便了游客田间体验及村民生产生活;铺设污水收集管网近6公里,建成200余个三格式化粪池,将村内污水统一收集后并入城市污水管网进行处理;将2亩闲杂地改造为河滨休闲广场,如今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风水宝地……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使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双福村有10个贫困户,这些贫困户沐浴党的扶贫政策的春风,在他和党员干部的关心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均已脱掉穷帽,奔上富路。为了让他们脱贫不返贫,他没有忘记为他们扶上马,送一程,他经常到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生产生活状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为他们提供就业咨询、政策指导等,逢年过节给他们送去米粉、食用油等慰问品,帮助他们提升生活品质。
  面对这份可圈可点的扶贫成绩单,有人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可他却坦言:自己只是一个二传手,把党的政策及时精准地送到贫困家庭的心坎上罢了!
  晚报记者 钱碧云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