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孟郊这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慈母的高大形象: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末尾一句考问: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世界上最神圣的爱,莫过于母爱,母亲,一个令人敬仰而又耀眼的词汇。母性的伟大,母爱的无私,让无数文人泼墨盛赞。浓缩在古诗词里的母爱,更是给人一种别样的温情。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宋代王安石的《将母》,这首描写母爱的古诗,刻画出月圆之夜,母亲牵挂千里之外儿子的动人情景:母亲在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清代蒋士铨的《岁暮到家》,一幅母亲盼儿归家动人的温馨场景:母亲的爱子之心是无穷无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过年之前能够返家。她为我缝制棉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体现母爱最形象的就是养儿的艰辛。唐代司空图的《步虚》:“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母亲亲自教我学习走路和礼仪,她就好像是从千里之外的蓬莱仙岛下来的。我仿佛听见高雅宫廷乐曲和谐的民间乐曲从瑶琴上奏出,停留不散;似乎看见鸾与鹤从天上飞下来,绕着香炉低飞盘旋。 而先秦佚名的《凯风》,则更是较为形象地道出了母亲养育七个孩子的辛劳:“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此诗以凯风吹彼棘心开篇,把母亲的抚育比作温暖的南风,把自己弟兄们小时候比作酸枣树的嫩芽。小嫩芽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全是母亲大人辛勤哺育的功劳。七个儿子一个一个长大成人(材)了,母亲的大恩大德,堪称圣善。儿子在自责中,总嫌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与母亲的养育之恩相比,还差得很远很远,无以为报。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这是清代黄景仁的《别老母》,多么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作者即将去往河梁,掀起门帘依依不舍的与母亲告别,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子别母,欲别牵衣意何苦。母有众儿俱母怜,儿无别母儿谁乳。”宋代诗人蒲寿宬的《子别母呈所翁陈先生》(节选),读此文让人想到“没妈的孩子橡根草”。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在古诗文里赏读母爱,用心感悟那份母性的芳香! □魏益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