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 许伯英 通讯员 黄武敏)莆田海事局辖区共有24个渔港,尤其是南日岛周边有大片的紫菜、海带、鲍鱼等养殖场,同时南日水道水域复杂,渔船众多,又有客渡船、车渡船不断穿越水道,途经的商船也不少,因此南日水域是莆田海事局辖区商渔船碰撞事故的高发区。 据悉,商渔船碰撞事故通常导致渔船方损失惨重,且发生人员伤亡的概率极大,又因事故多发生在港外水域,距岸较远,专业救助力量难以及时到达,救援难度大,为此提前做好防范商渔船碰撞是海事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莆田海事局联合渔政部门构建了防范商渔船碰撞的海上联动机制。 建立联合巡航检查机制,在商渔船事故多发事故期、开渔期、能见度不良等时段,开展通航密集区与渔船作业密集区重叠交叉水域、事故多发水域的联合巡航检查。重点检查商船在航经、穿越渔区时备车、人工操舵的使用情况,强化商船船员在渔区航行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双方船艇加大在重点水域巡航执法频度,根据渔汛期间商渔船交汇频繁的特点对渔船航行和作业集中水域进行长时间驻守监管,开展有针对性的商渔船交通流组织,逐步规范辖区商渔船密集交汇水域的交通秩序。 建立海上船舶的安全预警与预控合作机制。渔政部门将海上渔汛期、渔船主要动态等信息及时通报给海事部门,以便由海事部门适时发布中英文航行警(通)告。在开渔期、大风过后渔船集中从避风港出发对商船安全航行可能带来影响时,海事与渔政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告之双方船员,航行及作业过程中采取加强了望、协调避让等措施。 建立双方船员安全知识互教制度。海事部门与渔政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知识互教活动,双方共同深入渔村、航运企业、船员培训机构,开展商渔船防碰撞安全警示教育、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知识互教活动,进一步强化海上从业人员安全意识,降低商渔船碰撞事故风险。同时,加强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自觉摒弃不良航行习惯。 建立海上搜救快速联动机制。各地渔政部门负责人和联络人纳入到海事部门微信、短信预警平台中,海事系统发布的预警信息和安全公告都能及时的发送到渔政部门,广大渔船能够及时获得上述信息,有助于险情和事故的事前预控。接到海上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后,双方在第一时间互相通报,实现救助信息共享,形成救助合力,提高遇险渔船的救助成功率。 建立事故处置快速联动机制。双方加强商船和渔船海上交通事故及污染事故的调查合作。当渔船与商船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后,渔政部门及时提供渔船及渔船船员相关信息,做好信息通报核实等工作,配合海事管理机构做好海上涉渔事故的调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