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重金强推模式下的企业“失血”现象不难发现,一方面是消费升级带动下的消费者购物模式演变,倒逼着企业登台亮相;另一方面,企业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快速为品牌赋能,进而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不过,头部KOL背书价值不菲,且品类交叉,要想获得十足的把握,企业需要多次与其合作带货,这对继续低成本拓展品牌知名度的小企业来说难于登天。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广州部分品牌营销机构处了解到,依托大学生群体为小品牌带货开始成为主流。有机构人士表示,不少投资方专门对私域流量下注,针对小众口碑经济打造“袖珍网红”,从而以“人海战术”的方式汇聚粉丝忠诚度。 疫情期间,大学生直播带货帮助当地农产品畅销的案例频现。比如栖霞苹果、特玛特番茄、美早樱桃等,各种优质果蔬、农产品被当地乃至跨省市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或通过微信小程序、或通过其他直播平台进行推广,部分已超过了往年全年的销售水平。 此外,亦有学院开设专门的电商直播学院进行技能人才培训,为大学生创业开辟新思路。特别在发动C端力量、打造直播电商供应链营销数据智能化建设方面,很多传统企业在资本的撮合下进行直播招商探索。 南粤经济研究院专家周甸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企业构建直播招商体系有助于其建立自主直播体系,并能够在赋能B端和改造裂变系统,通过打造企业IP及老板IP在私域流量进行低成本品牌拓展。 “大学生群体带货有其社群营销的特性,虽然没有像头部网红那样具有超级粉丝规模,但具备小众的社群定位以及价值观定位,出于对他们身份感的认同,推介内容中依然包含分众营销的优势。如果形成合力,将不亚于头部网红的示范效果,引导C端裂变为B端赋能。” 周甸斌表示,网红资源建设未来将作为平台属性被传统企业视为营销转型的主阵地。在此过程中,网红产品供应商、商业研究机构和创业大赛选材平台都将依附于此形成产业闭环。届时,大学生群体将有望从消费者向内容制造者、再向营销者转变,构成企业发力电商经营的人才储备和营销资源。 与此同时,大学生群体基于良好的受教育基础,在尝试直播带货创业乃至商业合作中的法律意识强烈,在直播规范化进程中极具可塑性,这也是专家和业界看好大学生直播带货创业的原因之一。 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有序建立健全电商直播经营秩序、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提案屡见不鲜,各界关注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呼吁从制度层面为直播电商的科学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