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以来,绶溪公园围绕“三园二带一中心”思路规划建设,以生态基底保护为基础,以“清溪·绿岛·古桥,丹荔·田园·乡村”为主题,突出生态、文化、休闲特色建设,公园分两期建设,结合延寿溪的河道综合整治和城市绿道建设进行同步规划设计。 据莆田市园林局绿地管理科朱潇科长介绍,2019年由水务集团牵头继续重点推进城涵河道一期工程和玉湖-企溪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升河道两侧园林景观效果,综合整治河道,展现绿心风貌。城涵河道一期工程对城涵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并对河道两岸各30米宽以上的园林景观及部分节点主题公园进行景观设计,项目设计河道全程16公里,其中公园绿道沿河道两侧布置全长32公里,修复和新建桥梁共计69座,水利工程包括河道整治、清淤等;玉湖-企溪水系连通工程规划以生态田林水网修复为自然基底,以水利、农耕、民俗为文化基底,以滨水绿道和水上风情长廊为串联,将建设融合荔林游赏、田园休闲、民俗体验、水上游览于一体的农业文化遗产展示园。 “‘留绿’的重点在于低干预。”朱潇科和长说,规划中的低干预生态保护,将通过依托原有生态基地,以生态修复和城市织补方式,构建一个联通完整的生态网络构架,让公园更生态;低干预舟行游线,延长水岸线,丰富水岸景观,完善水上游憩体验;低干预岸线系统,以生态滨水驳岸为主,硬质滨水驳岸为辅;低干预湖面游憩,根据地形,局部扩大水面增加绶溪湖、绶溪湿地,完善整体绶溪形态;此外,还有低干预丰富植被、交通系统、生态设计等。 绿心要建设也要保护,包括对古树名木和古村落的保护。我市从2018年启动对绿心范围内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对每株树木进行 GPS 定位和数码拍摄,详细记录树种、位置、树龄、胸径、树高、冠幅等信息,调查记录古树名木973株,其中一级古树名木17株,二级古树名木956株,主要以古荔枝树为主。目前,973株古树名木已通过专家论证,并完成全部古树名木挂牌。 另外,我市还十分重视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先后组织起草了《莆田市关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整治实施方案》、《关于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防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等相关文件加大对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