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莆田民居有看头
【发布日期:2020-06-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丁”厝文化探秘

  仙游前连“古名居,是一座原生态古建筑艺术博物馆,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很高,她较完整地保存着明清传统的建筑风貌,古香古色的土木结构形态:红砖红瓦、土墙土灰、石基石板,四方的窗棂和斑驳的木排门,还留着岁月的痕迹,尤其是砖雕、石雕、木雕雕龙画栋、点缀其间,精美绝伦,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2012年,自古名居被评为省级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后,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然令游客不惑的是,这些古厝为何以全国独有的“丁”字型面世,她清一色的建筑风格何以能历久弥新?令人仰慕遐想。
  自古以来,古人讲究人丁兴旺,多子多福,这一观念在前连村也得到很好的诠释。自宋朝连治来此定居后八百多年的历史里,阿头连家开族传承并不顺利,曾经有过“九代单丁”的痛苦经历。直到清康熙年间德老这一代,这种局面才得以扭转。德老年青时,曾去江西赣州学地理,“赣州生”看地理、测风水是名闻全国的,他从师三年、学成归来,但他心里念念在兹的就是一个“丁”字。德老在尾厝建房时,他根据既有的根基,与阿头祖厝、田厝等六厝连在一起,建在了“丁”字型的横笔字上,并嘱其子孙此后盖房要一直沿西排开,于是,旗杆厝、旧厝、中厝、阿毛厝、仙公厝、下张厝以及小姐楼、听涛楼等八厝均建在“丁”竖字笔划上,连成一片,有意识地摆成“丁”字格局,而现在前连小学等厝则建在“丁”勾上,这样,遂形成了“丁”字厝的雏形。也许是凑巧,自那以后,连姓人丁开枝散叶、根深叶茂。莆仙有句谚语:“厄伯(见识)你连九庶”,到了他这一代时,连九庶已有了四子、二十四孙、九十九曾孙。而其他族、房也是瓜瓞绵长、子孙昌盛,“丁”字旺丁也成为一句口头禅流传至今。从德老开始打造的“丁厝”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果说,连厝建“丁”只是一种美好愿望,那么,古名居能代代相传、受人青睐,则是厝文化推波助澜起了作用。
  古名居有五间厢、九间厢……最多的达到十九间厢,间厢不同,但其构造设计却是一个印模里出来的一样。每座厝虽有多个门,但不管从哪个门进去,经由路巷即可到达大厝的每个角落。它来去方便,通风排水流畅,门前又是一片开阔地,只要大门一开,风便一涌而至,整个厅堂都是凉爽的,即使是三伏天,也根本不用风扇,加上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确实是宜居的好去处,夏天还可以来这里休闲避暑。难怪有人盖了高楼,部份居民还是愿意留在古民居里不走。
  一幢好房屋,不仅居住环境优雅,而且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韵味。它就像一座府第一样,相应地也有了府第的等级制度和规矩,如墙上有挂匾的乃是尊贵之家;大门前有两个石鼓的,则是成份的象征。而且厝的本身构造和“资源配置”都有其规律性,“一个萝卜一个坑”,既分布得体,又“各司其责”,没有一处是多余的,且每一个区块都有不同的“经菅权”和“使用权”,且还充满着感情色彩和人情味。我们不妨来看主屋中央每个区块里的文化韵味及其用途。
  下厅:跨入大门门槛就进入了下厅,它也叫侯厅,是个备用厅,一般的宾客多安排在此接待。
  屏风:下厅与天井间隔着一道木制屏风,中间的两扇门叫中门,平时都是关着的,只是遇到红白事或特大事件才能打开。中门左右有两个门叫旁门,平时是供男人通行的,而女人进出则要从旁(门)边的路巷门出入(有男尊女卑色彩,这可能是受清廷礼教的影响)。
  天井:天井是通风排水用的,厝的光线亦来自天井。
  上厅:天井上面是上(顶)厅,是这座厝的中央。这里是厝主人决策或发导施令的地方,重要的会客也在这里举行。有事时,即便是男丁,也要退避三舍。平时若闲着没事,男人们尚可在此聚玩,但女人是绝不能扎堆其间的。
  过水厅:天井左右边有两个小厅,叫过水厅,女人们可在两个过水厅里刺绣、剪纸、做女红,带孩子。在这里驻足,合乎礼数,外面过路的人看不见,安全系数也高。
  合堂:上厅的后面是合堂,是上辈们平时预放“老厝(棺柩)”的地方,人若不到五十岁逝去,曰夭寿,操办后事不能进上厅,更不能寄合堂里。
  厝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它自身的规律,也少不了条条框框的约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规矩、礼节,小孩们从孩提起就受到熏陶,耳濡目染,自小就适应了这种习俗,有了自身修养,长大后便能从善如流,难怪前连村在附近村落中文明程度是卓尔不群的。过去如此,即便是当今的前连小学也是同龄中的佼佼者,平时该校操场上很难见到一张纸屑,校园文明蔚然成风,连姓人从小孩抓起,重视品德教育,十年栽树、百年树人,从这点意义上说,把前连塑为文化村、笔杆村是名至实归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中,前连村的发展前景一定会大有可为的。
  (陈光庭)

海安朱氏民居

  清光绪十四年,神灵启示“有天神降临人间,驾云林寺,当往攀迎。”这一年农历八月十五,王氏率领子嗣奉香前往迎接神驾,并在观音亭的左侧立“忠臣庙”供奉。感念王氏一家八口人的虔诚仁善,清光绪三十年,天神特赐示“七星罗布”吉祥宅地,从此浩瀚的大海之滨一座民宅大院便渐渐拔地而起,前后历20多年,建有厅堂22个,房间192间,一百多年来成为一方美谈。
  王氏乃入闽朱氏三十三代赏保的遗孀,夫君早逝,生活十分艰辛,年轻的王氏以仁德教育五个儿子,辛辛苦苦将他们拉扯长大成人,赢得了乡里乡亲的赞颂。期初兄弟们靠帮人捕鱼度日,因能吃苦耐劳,品行仁厚,得到了乡亲们的帮扶,不久做起了海上生意,生活渐渐宽裕起来,兄弟们就在海边择地建房,这便是“海安朱氏民居”。
  朱氏民居位于仙游枫亭海安乾下坪顶,坐北朝南,面向大海,门前原是海滨滩涂,视野开阔,一眼可见海浪滔滔,渔舟片片。古民居占地约十亩,土木结构,平面呈横向长条形,造型为八卦乾坤图,上下两座为“天地”,左右龙楼凤阁为“日月”,东西共七门出,寓意“七星坠地”。中轴线上依次为上堂下厅,左右各建护厝两纵,每纵设天井一个,有“一宅五天井”之誉。古民居门前大埕用红砖铺就,左右两侧各建阁楼一座,斗拱翘角,精致美观,大埕右前侧建有花岗岩门坊一座,门楣刻有“万里青天”四字,雅致清秀。古厝朝面墙壁下节是青石镶面,上节为红砖图案,青石条柱支撑,开五个门。从中间正门进入就是下厅,厅后有木板墙隔开,中间摆着条案,木墙左右各开一门。过木门,经天井,就是大厅,大厅宽敞明亮,由木墙隔成前后两间,木墙前摆有条几香案,木墙后便是狭窄的殿堂,密密麻麻摆放着祖先灵牌。从大厅两侧过道就可直接进入两纵护厝,过道两端各开有一门,整座古民居呈左右对称结构,布局简洁却错杂有致,古味盎然,就这么一纵一间走过,有穿越的感觉,让时光一时恍惚。
  据陪同参观的乡贤朱先生介绍,古民居现存规模并不是一次建成,当时朱家五兄弟生活上虽宽裕了点,还是难以承受如此庞大的工程,于是便从长计议,先设计好建宅蓝图,然后分期建筑,平时俭吃省用,有一分攒一分,攒足一定资金就开始建房。期初只建“三开间”一座,本来厅堂两侧房间门应朝大厅开设,为确保厅堂更加宽敞,兄弟们别出心裁将房门朝外开设,那时两侧护厝还未建造,每逢下雨出门十分不便,就用甘蔗叶编成遮雨檐,极其简陋。后来,人丁越来越旺,经济越来越好, 就逐步建造下厅与护厝,为了居住舒适与相对独立,每纵护厝都设有天井与正门,古厝共七门,将大门全部关闭就成了一座又安全又温馨的宅院。
  朱先生说,建造古厝时族人才八口,三十多年间发展到八十三口,全族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仍然吃“一锅饭”,直到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波及经济,生意惨淡,才分为“五房”各自生活。古民居上下厅堂悬挂着不同时期的匾额,以直观的文字形式展现着朱氏族人的人格修为和品行期许,而这些敦厚亲善的家族品性都源自于一种神秘的神灵崇拜。朱先生带我观摩古民居大门左右墙壁上的石刻,石刻如行云流水,呈狂草状,笔画极其流畅秀美,认真一看,每个字似是而非,不知所云,蒙着一层十分神秘的色彩。
  古民居的子孙繁衍至今已经成千人,兴旺发达,高楼林立,而古民居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一片深深的乡愁,以符号的形式立于大海之滨。对神灵的崇拜也许只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也许某些神秘文化要比直观文化来得更有说服力,但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文化形式得以展现和传承。
  (林智标)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