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晚报今起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报道,将通过聚焦微观个体,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讲述我们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故事,既深入反映全市人民生产生活的不断改善,又充分展现兴化儿女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必将更加激励我们坚定信心勇克难关、同心协力奔向小康。敬请读者关注。 3年前还是家贫如洗负债累累,如今不但还清了债务,年收入达45万元,今年预计达到100多万,还盖起了三层半的小别墅……曾经的贫困户郭开金如今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在小康之路上越走越宽,他高兴地说,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各级政府对精准扶贫做细做实,让老百姓越来越有奔头。 六月的炎热天气里,记者来到度尾镇圣山村,在甘蔗田里见到了正在劳作的老蔗农郭开金夫妇。看着眼前100多亩长势旺盛的甘蔗苗,回想起3年前甘蔗滞销、社会各界和度尾镇党委政府雪中送炭的一幕幕,如今已脱贫的郭开金十分感慨。度尾镇圣山村一片郁郁葱葱的甘蔗田地里,蔗农郭开金夫妇头顶烈日在劳作。“我时刻感恩着党和政府帮助,也相信肯吃苦付出终会有收获,困难都会过去的。”郭开金言语中荡漾着喜悦。诚如郭开金所言,去年前年都是一个好年景,前年他种植了38亩甘蔗,年收入达45万元,去年虽只有20亩甘蔗也获得了大丰收,加上还发展多种特色农业,辛苦一年也净赚了40多万元。“这要放在以前,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数字。”郭开金说。如今正是甘蔗长势旺盛期,眼瞅着又是一个丰收年,如果天公做美,市场稳定,预计今年收入将超过一百多万元,郭开金回想起三年前甘蔗滞销、党委政府雪中送炭的一幕幕,如今已脱贫的他十分感慨。 今年49岁的郭开金是度尾镇砺山村村民。前些年,其母亲患病长期住院,郭家因此欠下外债。母亲去世后,郭开金患上肝硬化,这个家庭雪上加霜,被列入省定精准扶贫户。2016年,在度尾镇政府帮助下,郭开金免息贷款了5万元,再从亲戚借了20多万元,承包了28亩水田种植绿皮甘蔗。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年夏天几次台风来袭,甘蔗大面积倒伏,秆部弯曲,导致外观不好,无处销售。2017年2月份时春耕在即,如果卖不掉,他将直接损失20余万元成本。 获悉郭开金遭遇困境后,度尾镇党委书记官金华、镇长蔡俊宾带领镇干部迅速赶往现场,了解了第一手信息。官金华、蔡俊宾随后召集镇村干部集思广益,当场决定认购50吨甘蔗,并亲自上阵带头卖甘蔗。由镇村干部组成的爱心服务队,带着镰刀奔赴甘蔗田,帮助郭开金砍伐甘蔗,并免费将甘蔗运往市场。官金华、蔡俊宾自掏腰包,个人订购1吨甘蔗。与此同时,度尾镇发动各村居,积极联系蔗种购买商,将郭开金田地里品相不佳、无法食用的甘蔗作为蔗种售出……郭开金滞销的50多吨甘蔗全部卖出,度过了难关。 为了鼓励他重拾信心,度尾镇扶贫干部和农技人员一次次来到郭开金田地中,向他传授农技常识,并送上扶贫补助款和扶贫贷款。在农技人员指导下,郭开金调整了种植结构,在种植甘蔗基础上,又开辟了香蕉种植园,还在香蕉树下散养鸡鸭,搞起循环农业。 “有了政府的牵线搭桥,我不但掌握了种植技术,还了解了更多的市场信息,销路也更广了。”郭开金笑着说,今年他再次扩大种植规模,租下了100多亩田地,从广东引种了优质甘蔗苗。郭开金说,“这个品种不易干枯,而且生长快、产量更高。”郭开金说。种植两年以来,碰到好年景获得大丰收,甘蔗品质好产量高,一亩地产出12吨,产品是供不应求,连续二年净赚了40万元,所以今年再投资百万元扩大自己“甜蜜事业”。今年政府帮助他贷款20万元,其中5万元为精准扶贫产业贷款,另外15万元是钱行低息贷款,加上去年他净赚40多万元再投入,加上亲戚朋友借款,今年他的农业投资达一百万元,预计扣除成本后今年净赚近百万元。 吃苦耐劳的郭开金如今越干越有劲头。他决定用赚来的钱改善自己居住条件,在亲戚的部分资助下,郭开金100平米老房子又加盖了两层半,还进行了装修。在度尾镇干部倾力帮扶和自身的吃苦打拼下,如今,他一家四口人住进了小别墅里。“女儿找到了工作,儿子今年也将考大学,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他说道。 晚报记者 李金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