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我们会变老,但梦想不会
——读《水磨秋色》
【发布日期:2020-07-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北京大学,请一定走进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品读收藏在这里的《水磨秋色》散文集。
  作者杨元攀是我初中隔壁班的同学。《水磨秋色》这本书中所写的很多景、很多事,我也看到过,听说过甚至经历过,比如《桥上桥下》里的象山桥、《重游仙门寺》里的仙门寺、《卖冰棍》里看莆仙戏的场景、《煮茶老人》里的“桥头亭”……所以读来非常亲切,很容易就让我忆起年少的自己。
  读完《水磨秋色》,我内心温暖欣喜,惊讶于当今快节奏的繁忙社会,作者却愿意放慢脚步,历时五年创作这样一部思考人生、思考人性、传播良善的好作品。作者常常在平实的描述中冷不伶仃地抛出一句至理格言,丢下一句人生感慨让读者心神为之一震,继而微笑点头甚至拍手称快!写作的高手不说教,而读者却在不经意间体味最高妙的教理,让读者在轻松自由的阅读中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水磨秋色》于纷扰的尘世中如甘甜的山泉荡涤我们对名利的热望,回归内心的本善。比如《枇杷熟了》提到“每次出差外地,总会带点特产回去,也总少不了给邻居尝尝”以及文末“阿婆突然冒出一句话‘希望我们下辈子继续成为邻居’”读着文字,脑海中邻里乡亲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守望的温暖画面似乎就跃入眼帘,温馨而美好;比如《一起幸福地变老》中作者受央视一导演委托采访的老艺术家们。满鬓白发的他们在同学聚会时欢欣雀跃的模样也许就像那天我和元攀同学一起参加的同学聚会一样吧,任你天南海北闯江湖,同学眼里你还是当年的那个“小可爱”;特别喜欢《当“芙蓉”恋上“紫薇”》中那句“点塔七层,不如暗灯一处”。本篇讲述的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马芙蓉行医行善做“菩萨”的故事。大爱无疆的正能量一定会感动到你!
  满怀正能量的作者也会遇上社会的阴暗,此时作者的笔更像是武艺高强的剑客手中的那把宝剑。不同的是,剑客直刺仇家要害,让其一命呜呼。而作者点到为止,行侠仗义、侠骨柔情,是侠士。比如《两个老人》中记述了两个不被子女关爱的老人惨淡的晚年生活,作为新闻媒体人,作者完全可以利用工作之便义愤填膺、大肆抨击、扩大影响,但他没有。他的笔锋一转,话题就转到了自己如何帮助老林要回房产以及好警察沈在敏如何十三年如一日照顾老人的事情上。发现问题不难,难得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让善良与正义始终在百姓身旁——这是梦想,也是信仰。
  开篇《桥上桥下》留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本文先是描绘了“象山溪边”的旖旎风光,“初春的天空,湛蓝通透,独自一人,沿着村前的小溪漫步。远远望去,水面碧波粼粼,白鹭时而在空中翱翔,时而矗立枝头,两岸成排的浓荫倒映在水中,犹如一幅水彩画”,这样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思绪不禁飘飞从前。当我还是小女孩的时候,也会和小伙伴们偷偷地跑到象山溪边玩水。我们赤脚泡在溪水里,用玻璃瓶装溪里的小鱼小虾甚至用溪水洗头发。有时,我们还会爬上岸摘岸边的野花带到头上。有一次,我的后脚跟被野花的刺刺得很深,痛得嗷嗷叫。我居然勇敢地自己拔掉继续疯癫。想来当年象山溪里洒落了多少我们欢乐的笑声是永远打捞不上来了吧?
  彩云易散琉璃脆。铃铛的笑声逐渐消失在如风的岁月中。时间的确是世间最高明的魔法师,多年以后,象山桥下不再有追逐嬉戏的孩童,象山桥上多了点头致意的成年人。文明写在桥上行人的脸上也延伸到桥下清澈纯净的溪水里。“上游的房子越建越高,工厂越建越大,溪水变得不再清澈,而我们也不再捉鱼了,再也没有认认真真地欣赏村前的这条小溪了”。河道深了,溪水浑了,捕了一辈子鱼的老渔夫说出意蕴深厚的哲理之言“鱼像人一样,要有个窝,要有个家,窝没了何处是归宿?”学富五车的作者却自始至终疑惑不解“为什么桥上的路越来越宽,桥下的溪越来越小?”  文章的结尾作者用一个疑问给我们留下思考和反思的空间。看破不说破,有心之人已心领神会。很显然,作者要留给读者思考的是现代文明与大自然的冲突问题,这场较量到底会是谁赢呢?楼房高了,物质生活舒适了,可是溪里少了快活的溪鱼,溪边没了向阳的野花……苏东坡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立而行”。《桥上桥下》这篇文章不对现代节奏歌功颂德,不对文明速度拍掌叫好,却在看似平实的故事中借老渔翁之口书隐忧之情,为老百姓,也为鱼族生灵!字里行间可见作者胸中浩然正气、心中悲悯之情。
  林清玄先生的作品中提到“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易经》上也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言多”。读其文识其人,和元攀同学的交谈的人说他寡言少语,性情稳重,相处时你能感受到他内心温柔,宽厚良善,正气傥荡。元攀同学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样平淡真实却回味无穷。
  读它吧! 这是一本能带给人希望和力量的书籍,在晨曦微开的清晨,在寂静悠闲的午后,在华灯闪烁的夜晚……在任何你想读书的时候。正如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朱寿桐所说“《水磨秋色》进得了所有洒满阳光的教室和青年人的书房”。
  读《水磨秋色》,悟时光如水,醉了春花,明了秋月,磨洗青春的躁动,磨洗年少的轻狂,成就了现在的我们。
  我们会随岁月老去,但梦想不会。 □林志英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