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要闻
“脱贫标兵”的蝶变之路
【发布日期:2020-07-22】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从2015年底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19年获得“仙游县脱贫致富先进个人”,四年时间,仙游县榜头镇上昆社区东庄组村民陈国成,成为十里八村有名的致富带头人,奔走在美好新生活的路上。

  晚报讯(通讯员 陈国孟)陈国成今年65岁,儿子、儿媳均为失去劳力的残疾人,孙子还在读书。他吃苦耐劳、省吃俭用,靠着辗转各地给人养猪积攒了些钱。但妻子突然得了大病,两次手术花费十几万元。因病返贫的打击让这一家子的生活举步维艰。
  幸运的是,很快就被县里认定为省级贫困户。县扶贫挂钩干部、镇包片领导和镇扶贫办干部、上昆社区干部等多次来到他家,宣传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共商脱贫致富良策,每逢重要节日还登门慰问。
  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陈国成家很快就落实了扶贫建房地块,还得到了造福工程补助资金、残疾补贴等共计33500元。2018年春节,一家人搬进新房,白砖墙、黑瓦房,新房采光充足,屋内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器一应俱全。同时,精准扶贫医疗叠加政策实施以来,他妻子的病也得到很好的治疗。
  榜头镇扶贫办工作人员李鸿业介绍,在住所和医疗有了保障后,陈国成决定自主创业实现脱贫。镇村干部和挂钩帮扶干部依托该村花生种植面积广等实情,帮扶他开设了花生油加工作坊。通过中央、省级扶贫专项资金及村干部、亲戚朋友的资助,他筹集了6万元的创业资金,在自家办起了“老陈榨油坊”,通过培训学来掌握了油压榨技艺,实现了花生加工、榨油流水线作业。压榨、销售花生油,帮村民代加工地瓜粉、大豆,他家每年可收入几万元。
  在实现了“一人稳定就业,脱贫致富一家”的目标后,陈国成不忘乡亲,在他的带动下,同村62岁的贫困户陈庆杰来到他的作坊打工,每天有了60到80元不等的稳定收入,让陈庆杰在自家门口就业的同时,还能照看残疾的儿子,实现了就业脱贫增收梦。
  陈国成说:“我不能忘记,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当地的党委政府为我落实了惠民政策,是扶贫干部和乡亲们借钱帮助我,让我渡过难关。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身边每一个想脱贫致富的人,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会过上幸福生活。”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