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感
荔林水乡中的回族人家
【发布日期:2020-07-22】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过大暑”吃荔枝是莆田的风俗。大暑前两天,住在白塘双福村的好友小郭邀请在城里的几个“哥们”到他老家小聚,品赏荔枝。
  我们从莆田驱车来到双福村。大家早就听说,双福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是全市11个少数民族行政村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1987年,莆田市民政局恢复双福村郭氏回族身份;2012年被国家民委列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
  走到村口,首先映入眼帘是一座宽和高有十多米的牌坊,它有别于莆仙乡村的牌坊,带着显着的伊斯兰特色的大圆顶式,最顶上是一轮新月,穹隆顶尖拱门造型显得肃穆优雅,格外别致。
  我们走进干净整洁的村道上,只见道路两旁白色墙面上绘制了一组组“双福百碟”的民族特色的文化长廓壁画。给人有一种“留边戏蝶时时舞”美感。村里一座座红砖红瓦白墙的古宅层层叠叠掩映在一片古老荔林之中,各家的门楣均雕刻着“汾阳世第”匾额。小郭介绍道:“村里郭氏大部分人姓郭,相传是唐代郭子仪之后,宋时迁入涵江一直生活至今。”
  村里,斑驳的古建随处可见,明清遗留的古民居、古书院和古庙宇等遍布全境,均保存较为完整。小郭告诉我们:“村里,清乾隆年间重修的郭氏回族祖社、鉴湖书院至今保存完好,古民居中的厝尾“百二间”大厝、百岁翁故居“三座厝”、沟尾“大厅堂”、圆里“古厅堂”等均显明清建筑风格。”推门走进古厝,大宅里可见精美的雕花、柱础石、天井、梁柱等老物件。这些老屋显得太多沧桑,但风韵犹存,让人不禁感概时光易逝、历史斑驳,不灭的只能是一个古村落的建筑文化、民风民俗和崇尚的人文精神。
  双福村水系发达,村中众多的荔枝树分布在河道边上,鲜红的荔枝挂满树梢,微风拂过,阵阵荔香令人心醉。村中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都种有荔枝树。这里的古荔枝树,树龄百年,古荔飘香,远近闻名。古荔树冠投下的绿荫,形成天然纳凉场所,只见村民们或在村中公园中散步,或坐在百年古树下闲话家常,又或者三三两两漫步河道边……村里的古荔枝树枝干或仍遒劲,或已中空,有的已经完全倾倒一侧,每年夏天都硕果累累。今夏,村里的荔树又红满枝头,只见荔林中不少男人攀上叠起的竹梯,钻进冠盖如伞的荔树中,摘下一串串鲜红的荔枝,树下,女人们谈笑风声,一边择叶挑捡,红艳艳的荔枝溢满筐外。
  小郭介绍,目前世上果树树龄500年以上的罕见稀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把500年以上的果树作为文物保护。而几年前,省农科院、市农科所、市农业局经作站联合对全市境内的荔枝古树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莆田市500年以上树龄的古荔枝树仅存32株,双福现存700年树龄有10株,依然枝繁叶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被称为“双福3号”,树高8米,树干周长5.1米,冠幅28.6平方米。果实呈紫红色,果实不流汁,皮薄肉嫩,焦核率高,果肉掉在地上不沾沙,品质上乘。”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该树所结的荔枝被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帝品尝。由此可见,双福村是莆田市古荔枝树的集中地,弥足珍贵。小郭还告诉我们:“去年,双福村举办首届荔枝开摘节暨旅游节,吸引了数以千计的游客参加。当日,58颗陈年古荔枝竟拍出5880元的高价,令在场游客惊讶不已。”
  我们来到小郭家,他父亲提来一大筐荔枝让大家品赏,剥开一粒鲜红的荔枝品尝一下,果肉乳白色,果汁清香酸甜,清沁爽口,香气浓郁……午饭后,大家还想到村里走走看看。于是小郭又领着我们来到村中监湖游览,监湖是双福村一泓小湖泊,水波不兴、平静如镜,逐名监湖。又因外通河沟汇聚成湖,又称“聚宝盆”,寓财源滚滚进之意。监湖水清见底,时有鱼儿跳波,偶见白鹭不时划水而过,荔树蔽空,景色秀丽。为了保护古荔群,双福村将监湖周边的空杂地整修改建成休闲公园,并配套修建了栈道、景观桥和景观灯等。河道景观堪称莆田最别具风情,充满伊斯兰特色。这些建筑主题色为清一色白,采用了大量拱形、穹顶以及特色的桃尖形曲线,错落有致,也刻画了开基始祖郭彦成像、郭氏渊源和郭氏祖训,漫步其间,别有一番滋味。
  走在村里滨水步道上,眼前荔林中红果间绿叶,连绵不绝,簇拥河岸,处处丹荔飘香。临河而生的荔树,多有向水而倾。沿岸高挂枝头的荔枝在阳光映照下,叶子青翠,果子红艳,垂挂水面,点染得河岸更富色彩。荔树上挂满一串串鲜红的荔枝,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和蓝天白云、树丛中的老屋、拱桥、泊船构成了一幅荔林水乡的写意画。
  双福村另一自然景观就是特色瓜果采摘园。人们走出滨水步道就可见到大片的农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已建成了面积70多亩的采摘园。园内种植大片的葡萄、无花果、百香果和圣女果,还在水塘里种植菱角和荷花,园内硕果累累,飘香四溢,沁人心脾,让游客留连忘返。
  我们一边走着,一边听小郭介绍:“双福村已被莆田市列入第三批“幸福家园”建设试点村。现今村里已提出“水上游、陆上观、田里玩”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将继续投资进行“乡愁”工程建设,对包括古荔在内的历史遗迹进行梳理、保护。
  一路漫步游览,不觉得日影偏西,我们告别了小郭一家人,感谢他们的盛情款待。回到村口坐车回城。 □李福生/文  陈英 曾炳麟/图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