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学习与性格》。 众所周知,千百年来有一个深邃的追溯人类本源的问题牵扯了太多人的深思,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法家荀子则坚持“人性本恶”,而告子竟说人性不善不恶……,真是众说纷纭,百家争鸣。 而我则认为人性是本善也好,本恶也罢,都不重要。一个人的品格与性格的塑造,关键在于后天学习的多少,因为学习塑造我们的性格,而性格则决定命运。 西晋的周处,年轻时不学无术,恃强欺弱,为祸乡里。时人将他与山中的恶虎,水中的蛟龙合称“三恶”,后来他改过自新,刻苦学习,变得彬彬有礼,宽厚待人,终成一代名将,留名青史。如若他不悔过,不学习,岂不是至死都是市井无赖? 后周的赵匡胤,本为一赌徒,后经人劝诫,幡然悔悟,遍观群书,苦练武艺,且礼贤下士,终成开国皇帝。 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正是他对学习的热爱与追求,才有“韦编三绝”的佳话,才可学富五车。 青年时的鲁迅,四处云游学习,丰富了他的阅历,也使他目睹了民生疾苦,变得愤世嫉俗,心系苍生,决意弃医从文,挽救国人。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性格与他的学习的多寡是密不可分的。如若不学无术,无所事事,将自己拘陷于一方天地,则其眼界、格局必然短浅狭小;反之,若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将学习作为终身之事,则必有大眼界、大格局,能成就一番事业。 学习对性格的塑造是多元的,对不同事物的学习会塑造不同的性格。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学习对性格的塑造也并非完全是正面的、积极的。就如封建士大夫群体,他们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大都又迂又腐、自命清高、墨守成规、又咄咄逼人,实在有负于孔孟之道。 所以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中学习知识,更要从生活中获得新知与感悟。否则终不长久,只能是“窑头土胚”“一朝大雨滂沱,它被滥矣!” 那么,我们要如何正确学习来塑造良好性格呢?首先我们要从书中得到知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前人智慧的凝结,我们要博览群书,多读书,读好书。其次,我们要从生活中得到知识,正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才是真正学习的好地方,我们能从中学到太多的真知灼见,获得太多的感悟体会。 同学们,做好如上两点,我们才能真正的通过学习来涵养塑造性格,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着大智慧的人!今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陈凌凌老师点评:小作者一开篇就用一个大家熟知的哲学问题扣住了题目中的“性格”,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述“学习与性格”的关系。接下来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正面阐释了学习对性格的作用,语言简洁形象!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思维缜密,能从反面补充论述,进一步得出新知感悟不仅得于书本,更藏于生活。总之,本文作者思考严密,语言生动,既有名家之说,又有如“窑头土胚”“它被滥矣”等口语、形象化的描述,确实可圈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