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平静的风景
【发布日期:2020-08-05】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沟通不畅,总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归根究底是各自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不同。有的顾近忧,有的念长远;有的图私利,有的谋公义;有的执着本位,有的牵挂全局。于是就有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众说纷纭。西晋后期,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南朝时,“八姓”中的郑氏后裔郑露和弟弟郑庄、郑淑三兄弟在莆田凤凰山麓、南湖侧畔创建湖山学堂,教化一方,点亮了莆田儒学教育的第一盏明灯,时谓“开莆来学”。在《书堂》一诗中,郑露写道:“附凤凰翼,与木石居。和乐兄弟,游玩诗书。”描绘了一幅兄弟之间其乐融融,在诗书和自然中寻找乐趣的世外桃源景象。这首小诗不经意间道出读书的真境:读书应该是自个儿的事情,也应该是快乐的。
  数百年后的明代,郑露的后裔郑瑗写了一篇《守株记》,大意是说当地有位姓陈的书生,从小以儒学为业,志在考取功名。到了壮年,恍然醒悟道“人生适意之可乐,而区区轩冕不足荣也。”意思是人生当追求快乐的志趣,区区官位爵禄并不值得光荣。于是,这位陈君自号“守株子”,隐居终了。“守株子”这个号是受韩非子“守株待兔”的故事启发而起的。《韩非子·五蠹》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个故事许多人小时候都学过,可惜都只学了一半。这个宋国的农夫,偶然见到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于是他便放下锄头每天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可惜没等到兔子,自己却被国人嘲笑。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做经常发生的,由此妄想不劳而获是不对的。原文后面一句却总被忽略了:“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实际上要告诉人们,不要用先王曾经的政策来治理当世的民众,抱残守缺。时势变化,政策应当随之有所变化。无论如何,那农夫是坐实了“顽固不化”的。
  这位“守株子”陈君却不以为然,他觉得天下间的所有事,若没有“理”在其中,便不会发生;反之,有了这个“理”,才有发生的可能。比如,“凿泉于地、出火于燧”,因为泉水存于地下,钻燧摩擦会产生高温。如果“钻燧而索水,坎地而觅火”,不会有结果,因为没有这个“理”在。陈君的“理”类似于事物的必然性。由此,他认为,大家嘲笑那个宋国人,以为他迂腐笨拙,其实不然。如果不会再有兔子撞上树桩,那为什么过去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既然发生过一次,怎么知道将来都不会再发生呢?既然兔子会撞上树桩,那么其中必定有“理”,既然有这个“理”,守株待兔也不能说是糊涂的行为。世人所以认为这种行为糊涂,那是计功心切,功利心在作祟而已。计功心切的人往往倾向于走捷径。比如“诡遇而获禽,舐痔以得车”,渴望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或是趋炎附势的办法获取名利。与其如此,不如“守吾株”,守住自己心中那棵树桩。至于能不能获得兔子,就不在自己预测范围了。
  郑瑗因此而赞叹说,守株子志向始终如一,令人敬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人们所称颂的是他们的志向,哪会要求他们一定要获得什么呢?《中庸》里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君子安于平易正直,以等待天命召唤;小人喜欢用危险的手段获得非分的企求。守株子因此可以称得上贤人了。看起来,整篇《守株记》都像在诠释孟子的这句话:“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明代岭南出了个极负盛名的理学大儒,他就是后来开出理学“江门学派”的“白沙先生”陈献章。陈献章有一篇着名的文章《禽兽说》,文中说:“人具七尺之躯,除了此心此理,便无可贵。浑是一包脓血,一大块骨头,饥能食,渴能饮,能着衣服,能行淫欲,贫贱而思富贵,富贵而贪权势,忿而争,忧而悲,穷则滥,乐则淫,凡百所为,一信血气,老死而后已,则命之曰禽兽可也。”大约儒门深刻剖析人与禽兽的分别是从孟子开始的吧。孟子的学说里有不少这方面的论断和警示,读起来常常令人触目惊心。白沙先生说人和禽兽的区别就在人“有心有理”。在《守株记》中,如果说“理”是守株得兔的必然正道,那么“心”就像“守株子”自修自持的那棵“树桩”。
  物欲横流之下,能够保持生命的本真并不容易,因其不易所以难得。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人们在流水中往往看不清自身的容貌,只有在平静的水面上能看清自己。那些不负良知,坚守正道,为“心”和“理”驻足守望的人就像是那平静的湖水和镜子,让他人能够照鉴自身,反躬自省,进而追寻生命的真谛。这份执着注定是孤独的,而其所汇聚成的精神之力也是深厚和磅礴的。从凤凰山麓“开莆来学”的郑氏三兄弟到近千年以后的“守株子”,他们何其平静,他们身上的光芒何其相似,后来人回首时又怎会不为之心动呢? □周奇伟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