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焦点
文明城市始于心 垃圾分类践于行
【发布日期:2020-08-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红霞 黄凤珍】

    近年来,我市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践行美丽莆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如今,“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已成为市民的一种共识,大家初步养成了分类垃圾的好习惯。当前,全市上下都在为改善生活环境而努力,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为莆田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赋能。


  今年全市计划建设191座分类垃圾亭



  “像剩饭剩菜这种厨余垃圾,要放在那个绿色的垃圾桶里……”昨天上午8:40,和成天下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亭长黄兰枝正在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该小区有居民近800户,每天能产生不包括厨余垃圾在内的垃圾2400升。
  近段时间,黄兰枝每天早晚都在分类亭督促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并耐心地向大家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现在好多了,大家慢慢养成将垃圾干湿分离的习惯,以前是不管干的湿的反正一股脑都扔进一个桶里。”走进垃圾分类亭,只见10多个红黄蓝绿四分类带盖垃圾桶一字儿排开,工具陈列间畚斗、扫把、拖把等工具陈列摆放有序。



  据了解,像和成天下小区这样的分类垃圾亭今年全市计划建设191座,目前已完成232座选址,完成26座分类屋(亭)的建设,其中仙游县3座、城厢区16座、涵江区1座、秀屿区6座;开工建设146座,其中仙游县47座、荔城区15座、城厢区71座、秀屿区4座、湄洲岛2座、北岸7座。全市共投入资金476.3万元,目前完成总投资额的83.1%。
  据市环卫处分类办主任陈少杰介绍,今年8月10日前,全市已完成各城区垃圾转运站运输、转运生活垃圾(含其他垃圾、厨余垃圾)至莆田市圣元垃圾焚烧发电厂、仙游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垃圾末端处置厂(场)的车辆外观标识、标志的统一设置。运送其他垃圾运输车辆,外观按其他垃圾运输车辆标识、标志进行统一设置;运送厨余垃圾运输车辆,外观按厨余垃圾运输车辆标识、标志进行统一设置。8月11日起,各城区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外观未按其运送垃圾的种类外观统一设置的,各垃圾末端处置厂(场)不得让车辆进入。9月底完成各城区生活垃圾(含其他垃圾、厨余垃圾)运输车辆外观标识、标志的统一设置。10月1日起运送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的运输车辆,外观未按标准规范统一设置的不得进入各城区垃圾转运站。


 “环保十字口诀”教会市民生活垃圾分类



  位于城区石室路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站是莆田市首个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站。“瓶瓶指的是塑料瓶子、玻璃瓶子,罐罐指的是铁皮罐、铝皮罐……七,指的是其它可回收物品。”8月7日上午10时,该站工作人员谢苗苗正在给市民们讲解“环保十字口诀”——“瓶瓶罐罐纸电一三五七”,十字口诀简单易记,按照谐音分别就是指瓶(塑料瓶)、瓶(玻璃瓶)、罐(铁罐)、罐(铝罐)、纸(纸类)、电(电池)、一(衣服)、三(3C)、五(五金)、七(其他)。市民郑女士特意带着60多岁的妈妈来听讲解,她说:“现在垃圾分类是一种时尚,我今天特意带我妈过来了解怎么分类。今天听了他们的讲解,我妈说以后家里的电池用完之后要积攒起来拿到这里来兑现新电池。”
  城厢区环卫处分类办负责人郭剑峰告诉记者,该宣传教育站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开展各类宣传工作,让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操作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站里还设立废品利用展示区及酵素、手工制作区,并回收生活垃圾,对可回收物品按照市面回收价等价给予回收、登记;设立有毒有害垃圾积分兑换奖励标准,对有毒有害垃圾通过以旧换新、积分兑换奖励措施,鼓励居民将家里废弃的电池、过期药品、废弃的旧灯管等有毒有害垃圾收集后拿到宣传站体验馆来兑换新电池,超市兑换券等。


 “湄洲经验”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接运行



  湄洲岛的垃圾分类工作是我市生活垃圾处理改革的先行军和探路者。目前已在宫下村、汕尾村率先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村里向每户居民和商户都配发了分类垃圾桶,同时聘请了16名垃圾分类专职保洁员,每天上午和下午,这些垃圾分类专职保洁员,会开着小型分类垃圾车挨家挨户按照干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进行“四分法”收集和收运。
  通过构建镇级收运体系,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村庄垃圾分类的模式。湄洲岛在两个试点村评选出20户“垃圾分类示范户”,同时还为村民颁发奖牌和奖品,潜移默化的培养群众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经过层层筛选和培训考核,首批持证上岗的72名垃圾分类保洁员按村人口配比,全部覆盖11个行政村。
  为了实现全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闭环运行”,避免因终端处理设施缺乏而导致垃圾分类后再混收混运混合处理问题,湄洲岛按照环保部门的规范要求,在三千吨码头建立了一处有害垃圾暂放点用于暂存有害垃圾,有害垃圾统一收运暂存后将适时集中运往岛外进行专业化处理,确保有害垃圾处置到位;同时还建立可回收物处置终端,依托美城公司的可回收物站点渠道对可回收物进行回收处理;对于129人镇聘村用垃圾分类保洁队伍及群众零星交售的可回收物,依托7家按规范要求建设的废品回收点对其进行回收处理,确保可回收物处置到位;在湿垃圾处置终端上,对于全岛餐厨垃圾依托荔盛公司统一运往岛外处理;厨余垃圾则依托湄洲岛垃圾压缩站内的垃圾日处理量为5吨的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处理,确保湿垃圾处置到位。目前湄洲岛也已在岛上建立了建筑垃圾消纳场,专门用于处理岛上的建筑垃圾,其他干垃圾则是统一收运后运往岛外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置,确保干垃圾处置到位。


连线成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据市城市管理局陈进旗主任介绍,我市科学推进分类制度实施,出台了《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规范了生活垃圾分类标识、分类屋(亭)建设标准以及分类管理员、物业企业、分类收集、分类收运等工作流程和标准,制订《扎实推进城厢区龙桥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创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全市建成区将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以辖区为单元,居住区域、单位区域、公共区域连线成片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四位一体”机制。
  同时,开展表扬先进,红旗评比、“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等活动,充分调动物业服务公司、社区支部、退休人员、业主委员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引导小区业主主动参与。截至目前,全市共累计发放宣传手册、致家长一封信、宣传单等35.82万册,组织各类宣教、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超278场次,开展校园主题宣传教育490场,入户宣传累计29.86万次,居民分类知晓率达90%。
  昨天,在和成天下小区采访接近尾声时,一位陈姓年轻妈妈抱着宝宝来到垃圾分类亭,只见妈妈一手拉着连着垃圾箱盖的黄色吊环,小宝宝则将手中的一个小纸箱投放到蓝色的可回收垃圾箱里,动作准确、熟练。可见,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人们的一种习惯,无论大小。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