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要闻
莆田市农村公交换乘站全省首创接驳模式
【发布日期:2020-08-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晚报讯(记者 许伯英)为进一步解决农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我市在全省首创农村公交换乘站接驳模式。记者了解到,农村公交换乘站与普通公交停靠站不同,换乘站内规划建设了候车区、非机动车停放区,具备换乘候车、休息及非机动车停放等功能,群众可在换乘站内集中停放非机动车并换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方便群众出行需求。
  近年来,随着莆田市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快速推进,公交线路基本覆盖到中心城区的各个功能区以及各乡镇,广大农村群众均可享受到便捷、安全、实惠的公交化出行服务。但面对农村群众居住分散,公交路线无法全面覆盖,大多与公交首末站、停靠站有一段距离,多数农村群众以自行车、电动车、二轮摩托车作为短途出行接驳交通工具的现状。莆田市交通运输系统结合农村港湾式客运站建设标准,全省首创农村公交换乘站接驳模式,解决农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日前,记者在通往西天尾镇下垞村公路旁的公交换乘站内看到,这里停放了几部电动车和自行车。正在锁车的高林告诉记者,他家住在下垞村上岭自然村,公交车只到南少林寺站点,距家还有十公里左右,步行需要一个小时多才能到。“以前要去镇上,没有地方停车,都是搭别人车到公交车站,而回去时就得步行,遇到左邻右舍托买的东西多,那真是太辛苦了。现在好了,有了这种公交换乘站,就可以把电动车停放在换乘站内,返程再骑车回去,东西买多了也不怕,真是太方便了”,高林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农村公交换乘站参照农村港湾式客运站建设标准,最大限度发挥农村公交换乘站为沿途村民提供便捷换乘服务的功能,全市共建设50个农村公交换乘站,其中,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各12个,北岸2个,建设资金1420万元全部由市县(区)财政承担。每个站点设计占地面积95平方米,站体采用钢结构设计,站体长度为15米,宽度为3米,高度为3米,站体后侧设有停车区,停车区长度为15米,宽度为3米,具备换乘候车、休息等功能,农村群众可以将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寄存在农村公交换乘站内,达到无缝接驳的目的,有效解决农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