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宜居的城市环境,更在于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文明气质。荔城,正 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
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100多场次
8月14日上午,记者走进荔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宽敞、各展区布置得紧凑却又井井有条。这是文明实践中给人的第一印象。
“……郭景国创建了我市第一个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义务咨询室,设立了咨询热线, 24小时开通,无偿为300多名未成年人开展义务心理咨询。十几年来,郭景国始终如一,走在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道路上,他用爱心为社区未成年人、老人带去关爱和快乐,文献社区也成为莆田市第一个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2015年郭景国获得第四届福建省“助人为乐” 道德模范… …”当天上午,莆田二十四中心理老师苏冰心正声情并茂地向市交警支队一行人娓娓道来。
听着娴熟的讲解,大家缓缓移动步子,志愿者风采展区、移风易俗展区、时代好人展区、文明家族展区、镇街特色展区……一一映入参观者的眼帘。
2018年12月,总面积1800平方米的荔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系全省7个省级新 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区之一,2019年10月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区。该中心设置了文明实践指挥平台、“闽善行”志愿服务平台、媒体联动中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园地、文明实践多功能厅及文明实践品牌馆等。中心下辖西天尾、新度 、黄石、北高、镇海、拱辰等6个文明实践所、130个文明实践站,形成三级联动网格,实现文明实践统筹调度有效贯通。
省级试点确定后,荔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构建“1358”工作体系,即“1”是区、 镇街、村居党(工)委、支部书记一把手工程;“3”是通过“互联网+志愿服务”,打造区中心、 镇(街)所、村(居)站三级网格,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1+6+N”志愿服务队,目前区 、镇街、村居三级共有196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文明实践志愿者6 万多人。依托“闽善行”志愿服务项目平台,融合打造“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线上注册技能型志愿者22530多人,170支服务队。“5”是突出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 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方面工作内容;“8”是建设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公民道德建设支撑 、乡风文明建设等八大服务平台,在中央提出5个平台、省级7个平台基础上,增加了公民道德建设支撑平台。通过平台打造,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
据荔城区文明办的谢玲玲介绍,区中心能够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新需求、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100多场次,做到供需精准、供给有效,努力打造出有特色、有亮点、有影响的活动品牌。谢玲玲称,主要是发挥业余讲师团、乡村讲师团作用, 结合莆仙小戏、赞句等形式,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受众达15万人次;利用农村“三堂”、“百姓大舞台”、激情广场等特色阵地,深化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文艺扶贫等文明实践活动, 群众参与度高、影响面广、活跃度大;确定移风易俗“一镇街一主题”实践项目,通过百名新人集体婚礼、文明小戏、乡贤引领等措施,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开展百名“时代 新人·荔城好人 ”推荐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力量,让文明新风吹遍荔城每个角落。
志愿者:定点包段助力创城
“你好!这是《莆田市市民文明手册》,可以带回家慢慢了解……”8月14日上午8:20左右 , 一名身穿印着“荔城志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胜利北街向过往的行人分发宣传材料。
“老奶奶,我扶你……”胜利北街与东园路红绿灯处,担任交通劝导的荔城志愿者正扶着一名上了年纪的老人过马路……
这是当天上午,荔城区委宣传部的志愿者在市区胜利北街开展“定点包段助力创城”志愿服务活动暖心的一幕幕。
据了解,从8月份起,荔城区组织区直部门和城区学校的志愿服务者,开展“定点包段助力创城 ”活动,重点围绕市民文明行为和城市“脏乱差”等问题,对照创城的测评体系要求, 在各自“ 定点包段”区域中来回巡查发现问题,能够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拍照存档上传区创城办 ,提交相关责任部门落实整改。各镇街也组织了创城排查活动,以城带乡发动全体市民共同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助力创城活动当中来。
截至目前,已有66家区直机关单位,1700余人次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据了解,“定点包段”志愿活动主要协助做好责任区域卫生保洁工作,特别是烟头、绿化带垃圾纸屑等清理工作;协助督促责任区域沿街各商铺做好“门前三包”落实工作;文明劝导沿街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规范有序停放;参与劝导市民群众文明出行,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翻越栏杆和争道抢行、超速超载行驶、违章超车、随意调头等违章现象;排查并反馈责任区域的市政设施、公益广告、人行道、盲道、窖井盖、垃圾箱等破损情况,并及时反馈区创城工作群或区创城办邮箱,以便提交相关责任部门落实;做好责任区域内沿街店铺和过路市民文明知识宣传工作。
居民:捡烟头兑换鸡蛋
“这300多个烟头都是我一个一个捡来的,可以兑换10个鸡蛋!”17日上午,镇海街道凤山社区居民方美珍喜滋滋地说。
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引导烟民养成烟头不落地的卫生习惯,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和谐、文明有序的居住环境,8月8日以来,凤山社区开展捡烟头换鸡蛋活动。 活动前期,社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利用宣传栏、户外电子屏、微信工作群等媒介, 发动网格员、志愿者入户,持续开展“捡烟头换鸡蛋”活动宣传,并说明活动规则特别是禁止使用家庭成员吸烟后的存量烟头进行兑换,提高辖区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记者在凤山小区兑换现场看到,9点兑换时间一到,居民陆续拎着装满的烟头塑料袋前来兑换。方美珍是凤山社区的老居民,她说:“自从小区开展烟头换鸡蛋活动,我们家几个老人都动员起来了,只要有时间就会戴上一次性手套,拿着塑料袋,走街串巷捡烟头。既美化了环境,为创城做出一点贡献 ,还能兑换到礼物,感觉很不错!”截至目前,已经兑换烟头近7000个,兑换出鸡蛋220多个。
凤山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林隽向记者介绍,小小烟头,给城市“脸上”点满了丑陋的“雀 斑”,成为环境的一大“公害”。凤山社区作为主城区,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到创城中来, 社区借鉴了一些全国先进的好方法、好经验来进行提升,社区开展“烟头换鸡蛋”活动,目的在于发动居民、志愿者积极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