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评《师泉井记》
【发布日期:2020-10-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周奇伟】
  平海湾畔的平海角上,有一座平海天后宫。天后宫殿前左侧有一井,状若石龟,八卦为背,石碑为尾,碑上刻有两个遒劲大字——“师泉”。龟背中央是井口,井约十米深,由108块石条砌筑而成。据乡人说,此井水深一米上下,井水“做饭隔夜不馊,泡茶甘而微咸”,且无论涝旱,不盈不竭,四季如一。在天后宫内同侧,巍然屹立着一块石碑,此碑为此井而立,题为“师泉井记”,作文者系清朝平台名将施琅,碑文字迹依稀可见……
  “今上御极之二十一载,壬戌孟冬,予以奉命统率舟师,徂征台湾。貔虎之校,犀甲之士,简阅而从者,三万有余。众驻集平海之澳,俟长风,破巨浪,以靖扫鲛窟……”
  翻查史料得知,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七月,康熙帝下诏,谕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原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改任陆路提督,令施琅即赴前线操练水师,待机进攻台湾。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起施琅率领3万水兵在福建平海练兵。在《靖海纪事·舟师北上疏》中,施琅提到:“为恭报舟师北上平海、俟风进发事:窃惟臣以谫劣庸材,谬荷圣明特知任用……”,现“臣舟师北上,于十一月初三日抵兴化平海卫澳,因带领舟师,不敢擅离抵省,随咨移督抚二臣,订约会议剿抚事宜……此番拟在平海开洋,船只乃系坐子向午,顺风坐浪,直抵澎湖,占据上风上流,为制胜之要着也。”此即以上碑文所述情境。
  但是,适逢大旱,“爰际天时旸亢,泉流殚竭”。《莆田府志》也载:“康熙二十年(1681年)春、夏,大旱,万井泉竭,四野地荒。”又兼清朝施行迁界禁海之人祸。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月诏谕户部:“福建濒海地区,逼近海岛,郑氏时有侵犯,致民不宁守。冬十月遣满员前往设界督迁,凡有官兵民等,违禁出界盖房居屋耕种田地者,但以通敌处斩,务使片板不许下水,粒货不许越疆。“在莆田县,‘着附海居民搬入离城二十里内居住,二十里外筑土墙为界,寸板不许下海,界外不许闲行,出界以违旨立杀。武兵不时巡界。间有越界,一遇巡兵,登时斩首’。”(陈鸿撰《国朝莆变小乘》)
  “禁海迁界”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沃土尽成荒野。余飏在《莆变纪事》记录道:“燔其舍宅,夷其坛宇,荒其土地,弃数百里膏腴之地,荡为瓯脱”。起初,近界十余里及大度通平海、莆禧一带,‘房屋尽毁,足迹如扫’;东沙、尾莲塘等远界地区,原塞未隳,居民复集其中。后京师派员巡界,勒令尽迁,乡民负塞拒命,乃督兵攻下,系累男妇入城。播迁之后,又大起民夫出界毁屋撤墙,又令巡界兵割清,使寸草不留于地,‘至是一望荒芜矣!’”
  文中所谓“平澳故迁徙之壤,介在海陬,昔之井廛,尽成湮废。”如此,大军取水艰难就在情理之中了——“军中取汲之道,遥遥难致。”
  “始得一井于天妃庙之前”,据《莆田县志》记载,林默“羽化升天”的同年,宋雍熙四年(987)邑人立通贤灵女庙于湄洲岛。这座通贤灵女庙即如今的湄洲妈祖祖庙。而当下的平海天后宫曾为平海天妃庙,创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是第一座妈祖分灵宫庙,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距海不盈数十武,渍卤浸润,厥味咸苦。”古字“武”有“半步”之意,“数十武”也就几十来步,如今平海天后宫的位置恰如其述。但是这井水时断时续,难堪大用:“其始未达深源,其流亦复易罄。询诸土人,咸称是井曩仅可供百家之需,至隆冬泽愆之涸,用益不赡。”
  与许多历史名人出生时的“虹光盈室、闾巷异香”等异象不同,《施琅遗事》中记载施琅“字尊侯,琢公其号,闽之晋江人也……将诞,母太夫人洪梦鼓乐从天神迎宝镜来,授母曰:‘室小,请置诸祠堂。’觉而生公。少倜傥,不类恒儿,荐绅庄公际昌一见大异。里有神宇,曰定光庵,公垂髫赴塾,每诣神稽首,见神随之拜起,知者咸异焉。”
  这位“见神即拜”的施大将军此时虔诚而祷,“殚抒诚愫,祈吁神聪。”拜祷之余,泉涌不竭:“不崇朝而泉流斯溢,昧转甘和。绠汲挹取之声,昼夜靡间,歕涌滋溉,略不显其亏盈之迹。凡三万之众,咸资饮沃,而无呼癸之虑焉。”
  所谓,敬神如神在。施琅由此而阐发道,若非冥冥之中神灵护佑大军,则绝然不会有此等奇事发生:“自非灵光幽赞,佐佑戎师,歼殄妖氛,翼卫王室,未有弘阐嘉祥,湛泽汪秽,若斯之渥者也。因镌石纪异,名曰“师泉”,昭神贶也。”“涌泉济师”至此而来,广为传诵。
  在不同的史料中,虽然表述方式及所讲的地点各不相同,但对“涌泉济师”之奇事都未存疑义。
  《靖海纪·襄壮公传》里记录道:“十月,公至军,练兵整船,泊平海卫以需大举。卫地斥卤,旧唯一井,仅供百家,以迁界,泉涸多年。军中艰于得水,公就井拜祷,甘泉立涌,足供万灶饮,因勒石曰‘师泉’,志异也。”
  清末民初金门人林豪所著的《澎湖厅志·卷二(1879)》载:“天后宫:在妈宫澳。康熙二十二年我师克澎湖,潮水涨三尺,井涌甘泉,知为神助。事闻,敕建神祠于湄洲(勒文以纪);次年,加封天后。六十年,台匪窃发,我师进攻鹿耳门,水涨数尺,七日克复;巡台御史禅济布奉闻,赐《神昭海表》匾额……”。
  清朝周于仁的《澎湖志略》还记载:“靖海侯施琅奉命征郑克塽,取澎湖,入(妈祖)庙拜谒,见神衣半湿,始知神默助之。 又,师苦无水,琅祷于神,井涌甘泉,数万师汲之不竭。今其井尚存,名曰大井。及行,恍见神兵导引,至鹿耳门,水涨数倍,战舰得径之,贼惊奔溃。琅上其事,奉诏加封天后。”
  在施琅还未完全攻克澎湖之前,从铜山(今东山岛)出发已经攻下澎湖列岛中的八罩澳(今望安岛)、虎井屿、铜盘屿。清朝官员蒋毓英在《台湾府志》载:“康熙二十二年……六月专征,由铜山直抵八罩澳,取虎井屿、铜盘屿,克之。誓师戒严,不许妄杀一人。由是而百神效灵,海不扬波。咸水苦军士,而海岸忽涌甘泉,众无渴患。一战而澎湖克复。”
  台湾连横著作的《台湾通史》亦载:“二十二年春,治兵于海……六月十四日,发铜山,会于八罩澳,诸将匍匐祈请,许以立功自赎,兵气复振,取虎井屿。明日琅独驾小舟,潜侦诸寨,还令诸军凿井。澎水多咸,泉竟甘出,众大喜。”
  甚至据称在福建东山县宫前湾(古称平海澳)天后宫的一块“康熙亲笔手书”的木匾文中也有:“前奉旨征剿台湾师次平海澳,有天后庙之左一井,往常雨顺,水已不能资百口,遣人淘浚,泉忽大涌,足供四万余众”的记述,而这口古井就被人称为“万军井”。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