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档案
姓名:陈荔红
母亲夸她是乖乖女
1988年10月的一天,刚刚呱呱坠地的荔红便被她从邻村一人家抱回家抚养。那时,她家也不富裕,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荔红6岁就开始学做家务:扫地、擦桌子;7岁上学,每次放学回家总会帮母亲做饭、洗衣什么的,从来不挑食拣穿,家里要是有什么好吃的,她总要让爸爸、妈妈、奶奶多吃点,自己只吃一点点,身上穿的都是邻居送的旧衣服,成天像一只喜鹊,左一声爸爸,右一声妈妈,叫得够甜的…… 2000年,正在上初二的陈荔红由于在体育方面的突出表现,被莆田市少体校特招。从此,她就进城学习。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家里每周给她11元零花钱(含车费),就是这11元钱,她也舍不得全花掉。妈妈说她别这么省,要注意身体,可她却说:“没事,我生活挺好的。”一年后,她被选送到莆田市体工队,不久她又被选送到厦门体工队集训。彼时,厦门体工队给她每个月100元生活补助,然而,每个月她都要挤出一点给奶奶买水果。2002年,在福建省运会上,她摘取了两枚银牌,载誉归来的荔红买了一大堆补品孝敬父母、奶奶…… 2005年12月15日,对陈荔红一家来说,是一个撕心裂肺的黑色日子。那天,陈荔红被撞身亡的噩耗传来,一家人如五雷轰顶,嚎啕大哭。说着说着,她的母亲抹了眼泪继续说:“荔红虽然走了这么多年,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她……”
教练夸她是好苗子
由于她是体育方面的好苗子,为此,2000年,刚上初二的陈荔红被招入莆田市少体校。在市少体校经过半年的勤学苦练后,她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把她培养成为竞技场上的后起之秀,莆田市体工队又将她送到训练条件更好的厦门市体工队。每所学校、各位教练对她的关怀、培养,使她怀着感恩的心,不断挑战自我,刻苦磨练。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参加2002年举行的第12届福建省省运会上,陈荔红摘取了800米和1500米的两枚银牌。 省级大赛,崭露头角的荔红信心满满,对自己未来的体育之路更是无限憧憬,而此时的八一队向她伸来了橄榄枝,2003年3月,她被选入八一铁人三项队。为了不负众望,她克服了超负荷训练所带来的生理、心理和体能多方面的压力,不叫苦,不喊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勤学苦练,节假日,别人上街溜达,她却在运动场上奔腾不息。
为备战2006年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陈荔红入选国家铁人三项队。2005年11月10日,她和队友豪情满怀,来到昆明呈贡训练基地进行备战训练。12月15日9时40分,在云南昆玉公路(昆明至玉溪方向)公路自行车训练中不幸遭遇车祸。当时为了保护队友,避免造成更多人员的伤亡,在危急关头,她向失控车辆示意减速的同时,大声呼喊队友们躲开,结果自己被撞成重伤,抢救无效而不幸牺牲。 2005年12月22日下午5时许,时任莆田市体育局副局长林文贤、体工队原田径教练陈春英、陈荔红的队友和亲戚朋友在锦墩村路口,等候烈士陈荔红“荣归故里”。
当噩耗传到八一铁人三项队教练闫秋生的耳朵里,闫秋生说,他简直无法接受这是事实。那天,他们从北京出发赴云南集训时,闫秋生当时也在场。陈荔红走近自己曾经的教练,说:“闫指导,我帮你捶一捶背吧,再过一个小时,我就要去云南了,就要走了!”闫秋生表示自己压根就没想到这竟会是一句“谶语”。
队友夸她是好妹妹
据他介绍,陈荔红是他们那批从福建体育局过来,而最终被八一铁人三项运动唯一女子田径专项运动员。进队不久,她就成了八一铁人三项队1500米第一个游进21分大关的女运动员。为此,她还成为国家队候补队员,当年8月份,她在锦州参加全国锦标赛中获得优青组第二名,总排名的第四名(优青组加上优秀组)。 在训练中的陈荔红进步飞快,这位17岁女孩在生活中又是怎样呢? 在任伟眼里,陈荔红性格开朗,颇具男儿风范,“她看起来就像男孩,不但豪爽,而且很坚强。”任伟说,有一次,八一队全队在后山基地训练,有一段80米高的陡峭的骑行道。陈荔红想都没想就从上面飞驶而下,最后连人带车摔倒在地。正当大家都为她捏把汗时,只见她从地上扶起自行车,面带笑容说了句:“很好玩”——而事实上她当时的小腿已经大面积擦伤。 她曾经的队友阮丽娟说,陈荔红是一位有温度的好姑娘。每当集训队来到一个基地,她一放下行李,便忙开了:又是给大家打洗脸水,又是打扫卫生,帮队友整理床铺……有人问她累不累?她说:“累并快乐着”。要是谁感冒发烧什么的,她会忙前忙后的,嘘寒问暖。有人要是情绪低落,荔红便会跟她促膝谈心,给予鼓励……为此,大家都把她当成知心姐妹,有什么困难都喜欢找她帮忙,而她总能来者不拒,援手相帮。此外,她还经常与队友一起切磋有关运动的技能、技巧,和队友分享自己的成功感悟…… 2005年12月20日,根据《纪律条令》有关规定,经军事体育运动大队党委研究,决定给陈荔红烈士追记二等功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