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焦点
“盐咸地”结出“甜蜜果”
莆商回乡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
【发布日期:2020-11-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吴林玉】

  

        从市区出发,沿着宽阔美丽的城港大道一路前行,大约半小时后可抵达秀屿区东庄镇石码村田园综合体,一排排整齐的育苗大棚和温控玻璃房映入眼帘,大棚内,一畦青苗绿,满棚果蔬香,五彩圣女果、脆甜小黄瓜、优质葫芦瓜……硕果累累,甜蜜迎客。
  11月11日,安徽省福建商会常务副会长、合肥市莆田商会名誉会长杨国荣回乡参加“莆商回乡之旅”活动,繁忙的间隙又回到老家,徜徉在这片绿意盎然的生机中,望着一串串或青或红的果实,笑意融融。虽然常年在外经商,事业有成,但他却时刻牵挂家乡的发展变化,这片田园综合体是自己回乡投资的第一个较大项目,短短半年多时间,能有这样的规模和发展,他还是十分高兴的。
  乡音不改 故土难离

        杨国荣是土生土长的石码村人,40年前为了生计离开老家,这么多年一直在外打拼,事业逐步稳定。虽然在外多年,但杨国荣对家乡始终有乡音不改故土难离的情怀,每年回乡数次,碰到村里孤寡老人或贫困学子需要资助的,总是慷慨解囊,2010年还和村里的企业家成立石码村企业家商会,铺桥修路、捐资助学,扶贫助老,做了许多公益事业。但因为地理条件和客观环境的限制,石码村的发展相比附近别的村还是滞后不少。“我们这一代在外莆商都有落叶归根的想法,出门在外,听到乡音都倍觉亲切,外面再好不如家乡好,家乡发展了,我们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杨国荣笑着说。
  今年疫情期间,石码村许多企业家长时间呆在家里,村里适时召开座谈会,号召莆商回乡创业,杨国荣心动了,他了解到这两年家乡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天时地利人和,莆商回归正当时,经过考虑,他下定决心回家创业。
  回乡投资 科技助力

        要投资,怎么投?投什么?杨国荣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变“输血”为“造血”。想到靠地为生的石码村因为地处沿海造成的特殊盐咸地,村民种不出什么粮食,许多人只能弃农外出打工,就想如何利用这片贫瘠的土地引进现代智慧农业,描绘一副美丽乡村的画卷,改变村里相对落后的面貌。说干就干,回乡投资的消息在石码村企业家商会传开后,心系桑梓、热爱家乡的莆商纷纷参与,10多位莆商瞬间筹集了上千万元资金。镇、村干部也十分重视,跑项目、办手续、实地考察……一路绿灯,陪同服务,短短两个多月,就完成了项目落地的前期投资,引进和培训一批现代农业技术人才,盘活村里闲置劳动力百余人,还成立了秀屿区三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回乡投资,科技助力。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副会长杨文秀也是石码村的在外企业家,三农合作社的监事长,他告诉记者,为了做好这个项目,合作社多次请来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进驻考察指导,又将山东寿光的技术人员请到现场培训工作人员。听从专家建议,基地特地从吉林购进基质土,棚内配备的玻璃温室生产环境监控系统实现“智能管理”,水肥、温度、光照等因素全自动、一体化、全天候调控,有效提升基地种植效率及产业效益。如今投产的两座8亩大棚共有12种高优蔬果,长势喜人,科技助力让“盐咸地”终于结出“甜蜜果”,股东们信心倍增。
  当天下午,接受过福建农林大学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杨小黛在大棚里认真地为果苗修枝剪叶,她高兴地说:“这批圣女果挂果不错,品质也好,脆甜可口,再过半个月就可上市了,有这么好的品质,还是科技助力的效果。”
  创慧家乡 振兴乡村

        眼下,走进东庄镇的村庄,现代田园气息扑面而来。瓜果飘香、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正在逐渐形成东庄现代农业的新拼图,而这也是不少在外莆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回乡兴业创慧家乡的一景。
  “做农业很难挣大钱,首先要想着为家乡服务,为村民造福。这个项目落地到投产都很顺利,这得益于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政府干部化身‘店小二’,服务周到,解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杨国荣告诉记者。
  石码村支部书记陈金辉对田园综合体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村里计划田园综合体要做8千亩,做高效农业基地。今后村里将主要是从林果蔬菜以及花卉作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着手,充分发挥有机农业的种植优势,逐步建立完善的生态农业体系,从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眼下,依托全市首家乡村振兴研究院技术和品牌优势,石码田园生态综合体、 白山中草地药种植基地、营边生态休闲农业园等9座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下一步东庄镇将进一步融入电商、旅游、生态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农村经济发展新亮点,逐步实现产业壮、乡村美、农民富。还将融进医养、度假休闲等元素,解锁更多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新路径,打造市级康养旅游产业示范区。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