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在仙游县大济镇洋坑村的柴桥头至后头埔段河道上,看到大型挖掘机摇着长臂轰隆轰隆地作业,一辆辆满载砂石的车辆繁忙进出村道,许多建设工人忙碌地在河岸上施工,有在扛着大石头到河岸上,有挥起大铁锤敲击大石头,有在提着水泥浆在砌石,整个施工现场沸沸扬扬,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原来这是大济镇洋坑村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河道改造工程。 据了解,洋坑村位于大济镇政府西北部木兰溪南岸8公里处,该村地处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地理位置倾斜,山下有大片农旱地,历史以来旱时缺水没水灌溉,雨季山洪暴发时大山上长年腐木垃圾污泥流下堵塞河道,由于排河道窄小流水不畅,洪水到处泛滥成灾,淹没农田泱及居民区。农田造成减产减收,农业效益不佳,农民收入不高,成为靠天吃饭的“望天田”,该河道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为发展农村经济,彻底改善该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着提升群众生活水平。今冬,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济镇党委、政府与洋坑村“两委”干部经过精心谋划、细心操作,对该村200多亩耕地进行有序整治,防洪排污河道进行重新治理拓宽改造。 在工程建设中,该村党支部勇于担当,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以打造“美丽洋坑村”撸起袖子奋力干,作出最大的努力。在村“两委”干部、老人协会及村民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将该村柴桥头至后头埔这条“卡脖子”河道进行重新拓宽改造。工程自11月20日开始动工,预计1月10日竣工,建成全长250多米,宽度6米,高2.5米。工程需投入资金60多万元。在省、市、县、镇及各级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由省财政厅老区办拨出资金60万元支持该村河道改造工程。工程建成后雨季洪水畅通流向木兰溪入口不留隐患,旱时渠道引水灌溉,确保200多亩农旱田成为良田旱涝保收。大大地提升了农田的品位,促进了农田增效,农业增产,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提高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居民生活安全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