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双池巷
【发布日期:2020-12-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陈元武】
  双池巷是英龙街道东一个小巷,邻近我老家辰门兜小区,现在的辰门兜原来是城郊的一个村庄,与英龙街道只隔着一条护城河和福厦公路,我中学上学,天天经过那里。双池巷过去称果树社,过去是半农半居的身份,有田地,有果树,那一带到龙坡境军分区大门处,多龙眼园,小时候,几乎整个暑假在园子里进出。靠近辰门兜小区福厦路旁,即是莆田著名的云门宗寺院,云门寺,现在只有少数几个比丘尼在居守,至于宗门道旨,更无从谈起,更像个普通的斋堂。云门寺后即原来莆田最大的煤料场,过去翻过一道矮墙就可取到黑色的煤块。小时候,跟父亲去煤场拉煤块,挑便宜的灰煤和煤矸石回来,敲碎了,和上红泥,印成一只只蜂窝煤。黑煤贵,烧不起,偶尔,偷偷夹藏了些黑煤回来,就当成炭笔,在地上画画写字。我还在云门寺院墙上画了一些画,现在想起,真是孟浪可笑。双池巷有我们陈氏先人祠——明成化间吏部尚书陈俊旧宅,现在还在,破旧不堪,格局是明代莆田民居特色,极简朴,天井宽敞,红砖布地,现在红砖已经破碎成砾状,沟壑纵横,唯有青苔和野草偶尔从碎砖里涌出,像一种不灭的精神之焰。那两口方池,始终漾着些绿波,春夏秋,池面浮萍密布,将一种明绿写在幽暗的巷陌里,感觉像一种新的生机。那些旧墙上墙皮尽剥失,露着砖瓦砾混合着的黄泥垒墙体,虽然风雨剥蚀,依旧不倒,却有另一种别样的韵致。我喜欢这种沧桑和古旧的本色,它像龙眼或者荔枝树上的苔藓般斑驳多姿。陈俊故居里现在住着异姓人家,仍然保持着多年英龙街道居民的本色,易简质朴,散淡从容,过去,从果树社东原开莆来学木坊处,左进一条巷陌,称绣衣里,这块石头不知道还在否?方青石上蓝字,古旧而恢宏,这么简朴的巷匾,往往深藏着一段非凡的往事,巷里居民多姓,以宋姓为主,陈姓次之,宋氏门头院里有宋家香古荔枝树,不过现在的应该是后来新种植的,非原树。小时候,我经常在树下,有一老阿婆,佝偻着背,满头银发,叫宋嬷嬷,应该是基督教徒,她用力扯下挂着荔枝的枝桠,让我们采食。那荔枝也是寻常颜色,只是更小些,核大而漂亮,像栗色的楠木,映着一层釉一样的光泽。陈俊故宅后,是密集的民居,现在旁边的民居高出许多,将光线遮住,故宅里的光照更差了,当时,我跟长辈去春秋祭时,在后堂,看到一个老人,不言语,目光如炬,愣怔着看每一个进出的人。后来才知道,他是满清的举人,民国后即赋闲在家,以书画为生。他的字在云门寺山门楹联上,字是张迁碑体,属隶变体,听说小楷也秀气,大楷如颜体,然瘦硬些。可惜,当时尚小,不知道此方高士真人,也不懂得向他讨要些书法墨宝。
  陈俊故宅里,四壁徒然,破四旧时,让人抄走了,所有的摆设和匾额榜题。我在那里感受到一种珍贵的人文气象,简朴成那样的房子里,竟然充盈着文气和经典的高贵姿势。像门口的龙眼树一样,枝叶婆娑,树姿虬曲,仿佛在这幽暗的地方,有许多龙潜藏着。那双池,也像两方翠墨,或许,这样的地气,即所谓的钟灵毓秀,我小时候在这样的地方濡染了些文气,想想,这都难能可贵。所谓居简守朴,潜心于斯文,不亦乐乎!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