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这一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古老剧种,在传承和发展的历程中,尤其注重“做戏”的舞台效果与“看戏”的社会效果。为此,莆仙戏的舞台美术和表演艺术素为历代艺人所重视,其一静一动,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莆仙戏舞台美术经历了多少年代戏剧家、表演艺术家、民间艺人的艺术创作和演出实践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独特的创造,有着高度的美术价值。舞美相应也产生了变化,开始按剧情进行舞台设计。戏曲舞台美术样式呈现出行将从发百态的崭新形象。莆仙戏通过姚振霖、陈嘉聚、黄文龙、黄金德、李伟、徐鸿海、薛国平等一批莆仙舞台美术家的不断积累提炼,吸收提升,实现了从原始粗犷的形态向形象艳丽的形态方向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它既传承了莆仙戏宝贵的文化遗产,又创造出相当辉煌的舞美艺术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早就听说仙游有一位舞美老师叫薛国平,在莆仙戏的舞美设计上多次获奖。1982年,他的舞美设计《春草闯堂》入选全国首届舞台美术展览。
1953年,薛国平出生在仙游县城,父亲是县银行的宣传干部,会写一点美术字,是最初影响他的启蒙老师。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对美术有特别的兴趣。 13岁的他小学刚刚毕业,学校停课了,他便和几位有着共同兴趣绘画的同学向卓家棋等一批美术老师求学画素描、画色彩等。薛国平自小天赋秉异,勤奋好学,他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的美术知识。 1971年,县里另外组建了文艺宣传队。薛国平被朋友介绍到县文艺宣传队里打杂工,干着誉写剧本歌谱、抄写幻灯字幕等杂活。后来,因为他有较扎实的美术特长,被招收进县文化馆当美工。县文艺宣传队经常要排演一些歌舞等的小节目,当时的舞美比较简单,多是用投景幻灯,队里没有专业绘画人员,舞台布景都是外请美术老师帮忙绘制。于是,他趁这个难得机会,向老师们学画幻灯景片技艺(幻灯景片的绘制与一般平面绘景不一样,需要用透明颜料并变形而成),那段时间,他常常废寝忘食刻苦学习,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的绘画造型能力、色彩表现技法得到业界老师们认可和称赞。 1974年,县文宣队改为县剧团,要移植一些革命样板戏。这时,他又因有舞美绘景专长和工作需要,被调整到县剧团从事舞美工作。他说:“这期间的舞美实践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一种挑战。” 那个年代,全国各地革命样板戏演出非常盛行,县剧团也根据当时形势宣传需要,移植排演了一些样板戏,如《红灯记》《沙家滨》《江姐》《八一风暴》《洪湖赤卫队》《龙江颂》等,为此,他在移植样板戏的演出舞台美术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的舞台绘景和舞美设计等专业知识。 粉碎了“四人帮”。剧团恢复了传统戏曲的演出,薛国平也逐渐接触了传统戏曲。由于他凭着那一股信念,坚持着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学习实践,第一次尝试独自完成传统戏曲《十五贯》的舞美工作,硬是闯出了舞美设计一片天。这是他从事舞台美术的第一步。从此,他与戏曲舞美结下了不解之缘。 恢复传统戏曲演出不久,剧团上演了不少传统剧目《团圆之后》《嵩口司》《杨门女将》等。薛国平一边实践,一边向剧团的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导演、作曲等求教学习,从而领略了优秀的莆仙戏文化,并了解莆仙戏舞美的过去和现状,对舞美在传统戏曲演出中的功能与作用有一定的认知,更有幸从优秀的莆仙戏传统戏曲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1978年,鲤声剧团恢复上演《春草闯堂》,被省、县选送晋京参加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这时,国平刚涉足舞美工作时间不长,能力水平有限。又加上《春草闯堂》赴京参演的舞美创作任务重、时间非常紧,他勇于迎接挑战,特地邀请回乡的黄金德和徐鸿海俩位老师共同参与。在老师们的帮助和他的努力下,《春草闯堂》舞美设计仍然沿用“一桌二椅”,又继承和改革莆仙戏对砌未的应用,中景区采用固定装饰性框架(小屏幕),每场变换框内形象,暗示特定环境,并结合选用不同质感的帷幕,创造多变性的表演空间,舞美效果做到简练、概括、集中,大胆取舍,以虚代实,给观众有想象的境界,助推剧目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后来又去上海、杭州等地巡演,受到全国各地专家和群众的好评,誉满京沪杭。莆仙戏《春草闯堂》舞美设计获得省首届舞美三等奖,也入选了“全国首届舞合美术作品展览”。 鲤声剧团在继承传统戏曲的同时,还注重艺术的创新。八十年代初,剧团排演了郑怀兴创作现代莆仙戏《遗珠记》,薛国平就任该剧的舞美设计。 1981年,鲤声剧团陆续排演了郑怀兴的新编历史剧《新亭泪》,历史剧《晋宫寒月》、古装戏《魂断鳌头》等,他和徐鸿海,黄金德老师根据剧团的客观条件,尽可能的从舞美设计与剧本的思想内涵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形式探讨尝试,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那些年,风华正茂的薛国平如鱼得水,很快崭露头角。 薛国平给人的感觉总是行色匆匆,奔忙在舞台演出美术设计上。他与徐鸿海,黄金德共同设计现代莆仙戏《鸭子丑小传》参加福建省第十六届戏剧会演,获得了省舞美设计奖。设计图和体会文章也在《福建戏剧》上发表。 1985年,国平去福建师大艺术系和福建省艺术学校舞美干部进修班进修。在学习期间,他选择了郑怀兴创作的古装剧《青蛙记》作为毕业设计,尝试在传统戏曲演出形式和观念上作了探索。《青蛙记》剧需要展现的环境有荷塘、花园、闺房等等。在《青蛙记》舞美设计中,他用具有现代意识、比较抽象的形象,发挥人的视觉心理作用,去揭示剧本的内涵。在寻找总体设计的视觉形象时,国平选择了“圆”的孤线,作为设计因素的线;把人物作为舞台画面的点;把孤线内外的面或形,作为设计形式因素的面,然后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变化,传达人的心理状态的情感。如在荷塘的几场戏里,他把俯视与平视结合在一起,打破(传统的)空间观念。空黑的半圆形是荷塘、宇宙的象征;悬吊的中性材料制作的:“荷叶”,随着剧情的展开,人物心理的变化而变化。有时是喜庆的红灯,有时静美的荷叶,有时是宇宙的星辰。如在第一场。荷叶与青蛙翩翩起舞,通过镜画的折射,展现出一幅自然界绚丽多彩的画面。在第七场,刘月娘怀着“负罪”的心理向荷塘走去,这不是去死,而是走向“极乐世界”,薛国平追求的是人的“超”。为此,他变化镜面因素,变荷叶为星辰。这不仅给人“空大寂寞、神秘迷离”的心理感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深化剧作主题的作用。受到了潘子光老师的肯定。该剧的舞美设计论文还参加福建省舞台美术创作研讨会。并在《舞合艺术资料》刊物上发表。 进修结业后,薛国平与徐鸿海合作设计的现代莆仙戏《阿桂相亲记》舞美,参加福建省第十七届戏剧会演,获得了省戏剧节舞美设计奖。 1988年,鲤声剧团排演了郑怀兴创作的古装戏《神马赋》,《神马赋》是剧作者站在时代的角度,用象征的手法,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进行剖析和思考,从剧本文学到舞合艺术作了可喜的探索,是一出力主改革开放,反对封闭保守的大型古装戏,耐人寻味。整剧充满原始、神秘、粗犷的自然美,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该剧思想深刻,传统的戏曲表现手法和观念,没能完成很好这一使命。国平是该剧的舞美设计,当年,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这个戏只演一场。戏的设计没能较好的体现去实现自己的一些艺术想法。他曾很感慨记下:“舞美设计,不能简单地看作一张画,可以说它是一张未完成的画,它需要借助表演、灯光、音乐、色彩气氛的渲染来共同完成的一张画。”一个好的戏曲演出,应是二度创作的默契配合,共同完成的作品。 艺术贵在创新。薛国平不安于现状,他不重复自己,勇于迎接挑战,不断地创造舞美艺术新成就。在排演郑怀兴的历史剧《要离与庆忌》的舞美设计中,他和徐鸿海、黄金德认真研读剧作,寻找具有时代特征的视觉形象,也是几易其稿,最后选择了“戟”为该剧舞美的主要形式因素。他不去表现剧中生活环境的真实,而是追求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环境,采用空黑天幕,以渲染全剧。取得了较好的舞台效果。 薛国平为郑怀兴创作的古代剧《借新娘》作舞美设计,是由度尾剧团排演。他根据乡镇剧团的演出条件,用夸张变形的麻将和骰子为舞美的主要元素,把演出空间延伸至观众席中,演员从舞台下支竹梯而上,象征登楼爬窗的过程。在农村舞台的演出形式等方面做了一点探索。 薛国平在剧团期间,陈仁鉴老师曾对他说,“在省里获个奖不算什么,咱要的是和莎士亚对话”。一个大师的视野和胸襟,铸就了他的辉煌。郑怀兴老师“思维要出世,生活要入世”的教诲,他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不断追求,在与历史人物的心灵共振中表露出的担当精神和使命感。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艺术人生。二十多年来,薛国平老师为了舞美艺术创新和发展,不知付出多少汗水和心血。 1991年,薛国平回到仙游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工作。2001年调入莆田市艺研所,为中国湄洲妈祖祭典活动设计祭坛,服饰,道具等。这个时候,他虽离开了剧团,少了许多琐碎的演出事务,但他还不时被剧团请去为莆仙戏创作剧目演出作舞美设计。为莆仙戏《长街轶事》《蕃国纪闻》《江上行》《逃难记》《杀贡鹤》等剧作舞美设计。莆仙戏《杀贡鹤》《天子与娇客》等舞美设计获得了省戏剧节舞美设计奖。他还为中国第五届摄影艺术节、福建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和莆田市等一些大型文艺活动等演出作舞美设计。 薛国平长期从事舞台美术,置身于光、色等绚丽多彩的舞台环境中。长年累月跟着剧团上山下乡演出,感受和体验生活,善于观察思考,用艺术家的眼光看世界,用艺术的眼光捕捉生活的精彩瞬间,凭自己艺术的想象力,诠释绘画的奥妙。他无疑是成功的莆仙戏舞美人士中的佼佼者。 事隔几十度春秋,年近七旬的薛老师乐观、开朗、健谈、实干、睿智,给人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当年舞美经历,在薛国平老师的心上,是那样鲜活那样有趣。他微微一笑,动情地说:“我对莆仙戏的舞美情结至今难以言表。莆仙戏是我艺术创作的涌泉,并一直影响我的艺术人生。回首往事,舞美事业的艰辛、创作成功的快乐、无尽艺术的体验常使我难以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