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莆仙戏
“莆仙戏生角表演艺术家”陈先镐
【发布日期:2021-01-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李福生】

       

        陈先镐名片:莆仙戏生角表演艺术家,中国剧协会员,国家级非遗项目(师带徒)莆仙戏代表性传承人。原莆田县一团团长,福建省艺校莆仙戏分校原校长,市剧协顾问,莆仙戏剧院师带徒传承人员。

  提及上世纪莆仙戏艺术,可谓名家辈出,群芳荟萃,剧目创作演出极其活跃,而陈先镐先生就是剧坛中不能绕开的代表性人物。其13岁入行学艺,依凭聪慧禀赋和勤学苦练,在数十年中,主演了《西厢记》《桃花扇》《白蛇传》《玉簪记》《王魁与桂英》、《秋风辞》等优秀传统剧目,精妙生动地塑造了张君瑞、侯朝宗、许仙、潘必正、王魁、刘据等众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又各寓特色的艺术形象,精准把握和逼真塑造众多人物角色,使舞台表演和人物生命相融为一,嬴得了广大观众真心热爱,被誉为“莆仙戏生角表演艺术家”,省级非遗项目(师带徒)莆仙戏代表性传承人。
  步入梨园

        1945年,陈先镐出生在城厢区一个普通百姓人家。艺名陈星火,俗称生仔火、生好。生父姓林,因家庭困难,把幼小的先镐送给现在姓陈的养父。日前,笔者采访先镐,他说,他是机缘巧合步入梨园:1959年的一天,莆田县戏曲学校几位老师来到太平小学招收学生,课间10分钟在教室外走廊活动的小先镐,被同学郭琼馨叫着,陪同他到校长办公室面试,招收老师误认为两位学生一同来应试,一位老师望着站在门外的小先镐,便招呼他进来,问他:“小朋友,你能唱莆仙戏曲吗?”而当时对莆仙戏曲一点点也不懂的他答道:“莆仙戏曲很好听,但我不会唱,只能唱歌曲。”老师便叫他唱一曲。他随口唱了一首当时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几天后,班主任通知他到校长办公室,校长告诉他:“你被莆田县戏曲学校录取了。”13岁的小先镐走进了莆田县戏曲学校的大门,迈上了专业学习莆仙戏的道路,开始了戏剧艺术的人生。
  在戏曲学校,为了练好基本功,小先镐没少吃苦头,但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不会的我就要死练,直到会了为止”。每天天还蒙蒙亮,小先镐就早起床练功,压腿、压胯、下腰、甩腰、倒立……然后,练“步法”、练“手法”,练肩部动作等基本功训练,他下定决心刻苦学不断地练,要把老师的演艺功学好练好,一个动作练了几百遍才能算完成。小先镐做到头、肩、手、身、腰、步全身综合活动,达到精巧娴熟、气足运行、神化传情。经典唱段、唱词,他是一字一腔不断学练,一点都不敢粗心,做到字正腔圆,最后在演出中得到老师认可和肯定,他才放心。
  从小打下扎实的“童子功”,使陈先镐一生受益。在四年的学艺生涯中,他又有幸得到黄文狄、姚玉坤、王玉耀、陈金魁等一批莆仙戏名家的教学,他们帮他分折人物、重温剧情、设置科介动作……他刻苦钻研,博取众师之长,在严苛的艺术训练和文化学习中,他依凭聪慧禀赋和刻苦修练,又肯动脑筋钻研,每一个动作精益求精,打下扎实的莆仙戏传统演技基础。
  1962年11月,黄文狄历时7年时间编写的《莆仙戏传统科介》一书的出版,福建省文化局在县委礼堂召开现场会,晚上戏曲学校为专家献演了莆仙戏《西厢记》,剧中张君瑞由陈先镐扮演,崔莺莺由陈妹英扮演,红娘由林慧和扮演,崔夫人由童爱琳扮演,虽然还是十分青涩的学生,但他们以基本功扎实,扮相俊秀,唱腔优雅,神态温存,性格鲜活让观众耳目为之一新,博得与会专家与观众高度赞赏。中国艺术研究院南戏研究专家刘念兹先生还专门撰文《<西厢记>新版本及其演出》,文中对陈先镐的表演大为赞赏,评价他“演出风度大方儒雅”动作较讲究,没有俗气,可看出在继承黄文狄的表演艺术上,他是有些基础的。”小先镐首次登台,即崭露头角。之后在莆仙巡回演出中,所到之处,观众喝采声不断,好评如潮,他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黄文狄为有这位优秀的艺术传人而高兴。
  勤学苦练

        1964年,小先镐从戏曲学校毕业后,他勤修苦练,沉潜涵化,敏思悟行。也在这个时候,恩师黄文狄慧眼识珠,对小先镐的演剧天赋极看为好,毫无保留地传授演艺给他。黄老师曾对小先镐说:“看衫做戏”,演员要根据角色着装的变化,应用不同的科介动作,不同的曲牌曲性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做戏简单,做意难。”要求小先镐在业余时间多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多观察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物,揣摩其内心活动,深入研读剧本,在舞台上不仅要塑造人物“形”的像,更要有角色内心“意”的表达。平日里,恩师常说“做戏先做人。艺要日日学,功要时时练。”等,恩师的金言他都铭记在心,成了他在莆仙戏舞台演艺上的座右铭。小先镐成为恩师黄文狄嫡传关门弟子。
  陈先镐刻苦学习传统演技,但对传统的演唱方法持保留态度。凭着天生的嗓音条件,他要闯出自己的声乐天地。他受乐师方逸鸿的启蒙,深得名乐师萧祖植的具体指导,领悟到古老的莆仙戏是曲牌体音乐,字少腔多,应讲究摆字落音,反复推敲其板眼结构。在旋律上下苦功夫,从细微处入手,对于乐曲加以润饰,用滑音、加花和发音的轻重节奏的强弱使演唱悦耳动听;而更重要的则必须把握剧目的意境,抓住戏剧情境,贴近人物心理,表达准人物的精神状态,才能常唱常新,百听不厌。先镐广采博蓄,跨越多个行当,娴熟运用各类程式,使莆仙戏生角表演升华到新的高度;也在于其依剧情之需,大胆汲取民间音乐及其剧种曲调进行改腔、创腔,丰富和发展了莆仙戏唱腔。陈先镐为生角表演的拓展,为莆仙戏艺术的传承光大蓄积了丰厚的艺术宝藏。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陈先镐在郑瑞霖老师的帮助,涂永梅老师的指导,使他在莆仙戏曲牌唱法上有了更多的领悟。特别在字少腔多的大题曲上,他会根据剧情处境、人物内心表达,调整字音,通过轻重缓急的情韵节奏变化,使演唱更悦耳动听。因此,唱腔一直是陈先镐师傅引以为豪的优势,也使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80年他参加福建省主要地方剧种唱腔汇演荣获一等奖。此外,还应福建前线广播电台之邀,录制《陈星火演唱专辑》,他的优美唱腔从此响誉海外。
  才艺生涯

        之后在莆仙巡回演出中,所到之处,声誉鹊起,观众为莆仙戏生角有如此难得的后起之秀,黄文狄有优秀的艺术传人而高兴。此后,他又成功地在《杜鹃山》《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戏中担纲主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扮演《杜鹃山》男主角雷刚,文武全能,唱作俱佳,声名大振。1982年,晋京展演剧目《状元与乞丐》中他演丁文龙,唱演俱佳,饮誉京华。1985年,参加全国戏剧汇演的《秋风辞》获得剧本、导演、表演、作曲、舞美等多项大奖,并被挑选进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引起轰动。
  陈先镐在生角表演艺术上总是不断探索,革新创造。数十年来,他对所饰演的高文举、陈文龙、封加进、王魁等上百个表演风格各异的生角都潜心揣摩,刻意塑造,演出了光彩和深度,显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多方面的表演才能,场场演出座无虚席,精彩的表演受到了戏迷观众的热烈欢迎,演到哪里红到哪里。他的演艺在莆田名噪一时。
  陈先镐在莆仙戏演艺生涯中,历经几十年春秋流金岁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传承吸收创新发展,给我们留下许多经典演艺和唱片。陈先镐演艺特色:“声情并茂,唱白明亮,刚柔相弃,韵味醇厚”。“腔随情转,情由心生”。他的精湛才艺为莆仙戏传承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继在发展

        1999年,陈先镐转换角色,成为了福建省艺术学校莆田分校校长,一如他恩师黄文狄那样,担负起了培养莆仙戏新生代演员的重任。十几年间在戏曲环境非常弱势的情况下,他始终坚守信念,恪尽职守,为传承莆仙戏艺术,培养代代新人殚精竭虑,常年排戏演戏,将最好的艺术倾情传授新人、奉献观众。他为莆仙戏培养了林金标、吴清华、杨俊生、黄艳艳、俞荔香等一批国家级演员,以及林志雄、俞植、陈文平、黄敏等一大批优秀后备人才倾注了太多心力。
  陈先镐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涵养也就有了更多可以贡献发扬的地方。2007年起,他参加了“抢救和保护莆仙戏传统艺术”工程,录制了《访友》《扫纱窗》《孟道休妻》《朱弁回朝》《米糷思妻》《活捉王魁》《叶李娘告状》《千里送》等传统经典折子戏的表演,录像资料为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所收藏。
  2010年启动《莆仙戏表演科介》重编,陈先镐积极参与策划及演员模特的艺术指导工作,他自豪地说:“我有幸师从莆仙戏表演大师黄文狄,在这新时代,能够运用拍摄、录像等全新的科技手法,静态动态相结合,更加全面更加生动地保留莆仙戏的科介表演艺术,薪火相传,这是一件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2014年莆田市艺术学校启动莆仙戏科介教材拍摄工作,陈先镐师傅也作为艺术指导和生角示范老师参与其中。他不仅是传统的忠诚继承者,更是果敢的艺术革新家。谈起他的戏曲创作理念,他说:“只有全面地把握戏曲规律,谙熟传统,才能使创新创造有坚实的依托,也唯有不断地求新求变才能适应观从的审美要求。”
  为了更好扩展学校艺术教育空间,同时传承保护好莆仙文化遗产,让莆仙戏曲文化在新一代人中更好地的发扬光大,莆田市教育部门把莆仙戏进校园当作素质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学校教育课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内开展“莆仙戏曲进校园”活动。陈先镐先后被市、区教育局特邀为莆仙戏表演指导老师,他先后深入莆田市实验小学、城厢区太平小学等学校,为小学生教授莆仙戏表演艺术,使小学生“人人爱学莆仙戏,人人会唱莆仙戏”,促进小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彰显出“人文与艺术相融合”的校园文化。
  除了业内的传承之外,陈先镐师傅还十分关注拓展戏迷观众,他对戏迷们都十分关心,他认为:“戏迷对莆仙戏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提升莆仙戏舞台艺术的演出水准。戏迷们不仅应该看戏、评戏,还要票戏。”多么感人的肺腑之言,一位多么好的人民艺术家。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2011年受聘莆田市莆仙戏迷协会艺术顾问,无私为戏迷协会“莆仙戏艺术鉴赏公益讲座”开讲莆仙戏表演艺术,甚至还利用各种业余时间为戏迷进行莆仙戏基本功培训,并排演了莆仙戏经典剧目《甘露寺》选段,在步行街演出深受观众好评。退休后陈先镐几乎天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与陈先镐交谈间,我从他的言语神色中感受到一种难以平息的艺术激情,仿佛和他回到当年的莆仙戏舞台上,共同追寻现代莆仙戏在筚路蓝缕中砥励传承、创新掘进的光辉历程。生角表演艺术家陈先镐的艺术一生,在莆仙戏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旨在为无数有志于传承弘扬莆仙戏的新人展现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要像陈先镐一样继承传统戏曲精华,以名家为范,向经典看齐,勇于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