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在明朝建有纪念南宋抗元民族英雄陈文龙、陈瓒的二忠祠,这座祠和以陈瓒为主神的兴化府城隍庙一样,向来是表现莆田人民坚强不屈、抵御侵略,张扬高尚民族气节的标志物,它彰显了莆田民众崇尚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守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自信。正如莆阳名士清末进士、翰林院编修张琴在倡修二忠祠时所讲的:“夫二忠之气节闻于天下,以一城之力而敢抗奄有东亚之元师,与其先世正献公(陈俊卿)正名分以拒金人者,同为中华民族伸正气。”“修二忠祠,非特表陈氏,乃所表莆人,并所以表中国民族也!”
遗憾的是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开发商的挖掘机下已片瓦无存,唯遗留下部分残碑,成为莆田人民凭吊历史时的一种遗憾。现把自明代立祠及以后多次修葺的部分史料汇集,以供莆田民众记住历史,缅怀英烈,传扬正气,振奋民心;也借之推动历史文物“二忠祠”的重建。
历史上,莆田地方官员及人物众多,但民众能记住者寥寥,而那些为弘扬民族正气而努力者,即如为建“二忠祠”及修葺“二忠祠”的官员和地方士绅却能在历史上留下永恒的印记,并被历代民众所传颂,后人当记取。
二忠祠记
莆阳在前宋时有伏节死义之臣二人,曰参知政事、知兴化军陈公文龙,制授通判、摄兴化军陈公瓒。皆出丞相正献公后,而瓒为叔,文龙为侄。元人之难,文龙首以不屈死,瓒继之。文龙死谥“忠肃”,赠太师,庙号“昭忠”;瓒死谥“忠武”,赠兵部侍郎。事载信史,传诵人口不衰,而祀事迄未及阙典也。
属者公乡人,南京大理寺左寺左评事徐君元稔,始具二公死节以请。上览奏嘉叹,即诏兴化前守蒙惠同知李大纪、莆田尹周任,以正德五年秋八月,度地于城隍之左偏建祠,肖像祀之。其祭品仪式一提余公阙例者,巡按监察御史王公注体国意而为之者也。是年夏,予观风至莆,得瞻拜祠下。今郡守张琦、莆田尹欧阳嵩率其宗之人(宗之人一作嗣孙之秀者),因以记请。惟自昔忠臣义士,固以死为烈。然其死也,小者系一郡一邑之存亡,而大足以系天下要,皆有不苟然者。
初忠肃公文龙,以度宗咸淳四年登第,坐直言,忤贾似道,摈于家。元兵蹙临安,谢太后始起公参知政事。公建议守江及欲决战以死,皆弃不用,卒议降。公寻乞归养。
益王称制于闽,乃复以政府召公。漳州叛,命为闽广宣抚使,招降之;兴化石手军乱,又以公为知军,平之。元兵复趋闽,势益炽。建宁,闽之门户也,则已破;南剑州,闽之咽喉也,则又破;福与泉于兴化本唇齿也,则又皆破。公独发民兵数百,开阃兴化,激以忠义守其城,不下。元人日遣使谕降,公皆斩以徇,无免者。会公部将林华、陈渊、通判曹澄孙等卖降,公与母夫人始被执。元将阿刺罕欲降公,且胁之。公指其腹,以节义文章为示,拒甚力。元人不能屈,乃械公送杭,卒不食死。母夫人留福州,亦不食以死。
其从叔忠武公瓒,与忠肃素要忠义。方忠肃开阃,公即率家财五百万缗,航海以助张世杰军。及闻忠肃执,遂举兵诛林华等,复其城。端宗因命公以通判,摄兴化军。公即枕戈厉卒,涕泗感激,以卫其乡郡。复分遣家兵五百,犄角张世杰,以复邵武。义声震,一时上下指公为贺。己而,城卒破。公犹率其家兵巷战,力屈被执。元将唆都复欲降公。公叱骂不绝口。唆都怒,车裂公,屠其民,血流有声。公死而兴化不可守矣。
夫宋自临安告变,天下之势已尽折而八于北。庶几,为后图者犹赖闽与广也。然闽介于浙与广之间,闽苟全,则进足恢复浙左右,呼吸两淮,控引江鄂,上下以兴夏少康之业;退犹足屏蔽东广,以少延汉人西蜀之祀。故守闽,所以守天下也。闽诸郡虽降,兴化能固守,则形连势属,犹足为之声闻而缀之,幸或起而应焉。则亦颜鲁公守平原,以动河北列郡。之几,将复有同盟而共事者。故守兴化,所以守闽也。忠肃死,忠武复死,则兴化破而闽尽矣。彼区区东广,复何恃而能久哉?故二公之死非独以其郡与邑,而系于国势如是也。
昔宋仁宗当策士时,尝以“忠孝状元”为祝,自是而策士屡矣。至忠肃公始以孤忠大节矫然自奋,卒与文信国齐名,收有宋三百年养士之效。公真足表厉天下者哉!
宣和间,金狄犯中原。诏草泽举兵,迄未有能应之。忠武于是乃独以布衣倡义,抗鲁仲连不帝秦之节,横尸殉国,死有余愤。公亦真所谓“国士”哉!世道之赖岂少也。其祀之也则宜。虽然二公死,节伟矣!元人既尽侵有我中夏,诏访其子孙录用之,皆自晦里闾,不一奉诏,固未肯西向而坐也。其视留梦炎辈,身为宋臣以虏庭富贵自餍,忘其君,亦遂忘中国。
呜呼!彼不愧二公,独无愧其子孙乎!然则公子孙亦信,所谓世其家声者矣。予用是,既录公大节,以告世,乃并其后人牵连书之。
正德癸酉三月望旦
中顺大夫、福建提刑按察司副使、奉敕提督学政慈溪姚镆记
——录自2004年10月《莆阳玉湖陈氏家乘》第一卷
《二忠录》序
士君子在治在乱曰风。夫逢时遇主,翊赞鸿猷;不幸而乱,则抗节以死,若龙逢比干者,至于今犹烈也。宋廉耻养士三百年,希文、永叔、子方数君子载倡忠义,士夫气节相高。靖康之难,勤王死事相属焉。
宝庆、德祐之际,元兵日南。帝显同太后北狩,益王称制于福州,寻人广。于时,陈公文龙以参知政事归于家,特起而当国难,开阃兴化军,抚叛命,平乱兵,斩谕降,以激忠义。然江之南北,已混于一元。全闽又为元有,独兴化在耳。林华、陈渊、曹澄孙开门卖降,公与母夫人被执,临难慷慨,指腹自示,曰:“此节义文章也,可相迫耶!”械至临安,哭武穆庙,不食以死。母夫人亦不食死福州。景炎丙子十二月也。
公从叔瓒,起布衣,为国发愤,括家财。航海助张士杰,兵于邵武,迨元兵登城,兴化不守,犹巷战终日。被执,大骂,至车裂以殉。明年丁丑,九月也。
事闻,文龙谥忠肃,庙号昭忠;瓒赠兵部侍郎,谥忠武。二公死,则闽尽广亦去,而宋亡矣。噫,痛矣!迨今弘治乙丑二百三十年,乡人徐评事元稔始疏于朝,诏有司立庙,春秋具物以祭。公族孙、贡士河汇为录示予。窃惟纲常之在士夫,犹命脉然,不可一时息也。故治则良臣大勋建焉,乱则忠臣大节以立焉。慨自宋室一南,亡巳先兆。李纲之策首沮于江黄,岳飞之功再坠于秦桧,佐胃弥远、似道继续任政,而汝愚、德秀、了翁迹如弃梗不待,三闽四广事可知矣。会元灭金,规恢挑衅,海宇化而腥膻。甘心臣虏,则杨大渊降,吕文焕、师夔等又降;抗义不屈,则曹友闻死,赵卯发、李芾等又死。忠肃故相也,忠武又故相之子孙且民也,若可自逭而感激赴义,视死如归。诚以天若祚宋,主翁之一脉犹存,天祥、世杰、秀夫诸贤之恢复可翼也。孤城独守,犹足做平原牵拽之几。大之,成一旅中兴之业;次之,犹不失鼎中、偏安之势。二者不一遂,则城亡与亡,答世思而殿名教,与呆日争光,与秋霜争烈,与近而故相江万里、故民熊飞争颉顽,远而龙逢比干游于地下,使臣虏者生无立地,后世怀二心者视有余愧焉!二忠可谓得其死,求仁得仁者也!敬序之,以发吾党之气。
(林俊)——原载明陈河编刻的《二忠录》,录自2004年10月《莆阳玉湖陈氏家乘》第一卷
重修陈氏二忠祠募捐册序
二忠祠祀宋忠肃陈公文龙、忠武陈公瓒。明正德三年,大理寺评事徐元稔具二公事迹请于朝,得旨,诏兴化有司支公帑而设者也。祠在小西湖右,前有四贤祠,祀蔡公襄、陈公俊卿、龚公茂良、林公光朝。清光绪二十一年,四贤姓子孙将祠址卖与邻右。陈氏乃奉陈公俊卿遗像移祀二忠祠,并置宋孝宗御书碑于阶下。三间老屋,椽瓦仅存,荒草满庭,丹青剥落,过者伤之。祠内又有巨碑二。左为林公见素所书,初建祠时所设立者也;右为沔阳陈文烛所书,明万历十四年推官祝致和权知县事重修此祠时所立者也。迄今三百年无起而过问者。陈氏子孙不乏贤能,竟听其鞠为茂草,亦地方人士之羞矣。夫二忠之气节闻于天下,以一城之力而敢抗奄有东亚之元帅,与其先世正献公正名分以拒金人者,同为中华民族伸正气。以之合祠,谁曰不宜?然则,修二忠祠,非特表陈氏,乃所表莆人,并所以表中国民族也!
(张琴)——录自2004年10月《莆阳玉湖陈氏家乘》第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