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一个冬日里,笔者登门拜访着名音乐老师柯家驹先生,当他明白我的来意后,便滔滔不绝讲起五十年前黄石一中(现莆八中)文艺演出往事。 柯家驹老师清楚记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每当清晨来临的时候,县有线广播台就会准时播出:“你好,莆田五中黄文栋教唱歌曲现在开始!”随着音乐响起,由黄老师谱曲的“我为革命种田”歌曲从高悬的喇叭中传出,从小喜爱歌曲的柯家驹从此记住了黄文栋这个名字。就读初中那年,家驹所在班上来了一位音乐老师,他的名字就叫黄文栋,原来黄老师刚从五中调来黄石,从此黄文栋成了柯家驹的音乐启蒙老师。
那年代全国普及革命样板戏,黄老师发现柯家驹很有音乐天赋,便指定由家驹教唱样板戏,家驹唱一句,同学们跟着唱一句,那些天教室里天天响着“我家表叔数不清”。这一年,家驹被选为初二(4)班文娱委员。当年学校准备举行文艺晚会,由于家驹所在班的音乐基础较好,被文栋老师选作文艺实验班,就是以一个班的实力,排练样板戏《沙家浜》中的选场。演员由文栋老师从学生中亲自挑选,最后确定由嗓门大的林建满饰演新四军排长郭建光,何凤英扮演阿庆嫂,叶赛华饰演沙奶奶,文栋老师担任导演,家驹负责教演员学唱京剧,排练在音乐室进行,观看彩排的同学挤满窗口。
除了上演《沙家浜》,同时排练出舞蹈《大刀舞》,还有小节目《八老汉赞新风》,全部由初二(4)班同学演出。初一年段女生还排出说唱节目《十唱新党章》,表演者有郭丽芬、张锦如等女生。1971年的一个夏夜里,经过十多天的紧张排练,一台精彩的校园晚会在八中门外大操场上演出,黄石二中(原十九中)也派出文艺队参加联欢。“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当郭建光激昂的歌声传出舞台时,台下观众顿时一阵掌声雷动,涌动的观众几乎把舞台挤爆。
《让房间》讲的是石盘大队一户社员结婚娶媳妇,在得知黄石民工缺少住房情况后,决定把儿子新房让给民工住下的感人故事。初二(4)班林建满、郑丽钦扮演剧中父母,潘坚毅扮演儿子志强,高一年级的宋家雅同学扮演剧中新媳妇继红。 《一块银元》则是一出忆苦思甜小戏,控诉旧社会地主迫害贫苦农民的悲惨故事,宋家雅扮演剧中贫苦女儿,柯家骥扮演剧中地主,食堂炊事员梅秋扮演剧中母亲。 除了两个小戏剧,文艺队还排练出舞蹈、说唱等文艺小品,演员有张锦如、郭丽芬、陈丽萍等同学。剧目排练成功后,文艺队全体演员自带生活用品,奔赴石盘工地慰问演出,吃住全在工地上,没有舞台,工地就是最好的戏台,慰问演出连续进行一个星期,每到一处工地都受到民工们的热烈欢迎。当年由黄石民工团承建的石盘石拱大渡槽,高25米,全长100米,五十年风雨过去,至今巍然屹立,成为我市着名风景名胜“西隐亭”。 慰问结束回到学校后,文艺队又应各个大队社员的要求,下村慰问社员演出,柯家驹至今清楚记得,文艺队去清江大队演出时,大家是坐着沟船前往,半路上又下起雨来,到了清江村时,雨越下越大,那天大家是冒着大雨把戏演完,台下的社员们也是撑着雨伞坚持看完戏。剧目中最为社员感动的是《一块银元》,扮演母亲的梅秋是流着泪水把戏演下去,当演到女儿被地主用水银活活灌死时,梅秋痛哭失声,让台下看戏的村妇个个跟着唏嘘不已。 1973年,时任学校副书记的郑国宝老师负责文艺演出,在郑老师带领下,文艺队先后排练出《红四嫂》《青松岭》《红灯记》折子戏;以及舞蹈、说唱、小品等节目。《红四嫂》讲的是红军战士负伤后,被红四嫂藏在家中养伤,叛徒肖三狗密告民团,敌连长带兵围捕,红军大队及时出击救回负伤战士。张锦如在剧中扮演红四嫂,陈铁山扮演红军伤员,郑祖梁扮演叛徒肖三狗。《青松岭》改编自同名电影,编剧郑国宝,谱曲柯家驹。剧中女主角由陈秀英扮演,林建满扮演张万山大叔,郑祖梁扮演钱广。
同年,莆田县举行中学生歌咏比赛,黄石一中以文艺队学生为主力,凭着一首《毕业歌》小合唱(陈铁山词,柯家驹曲),勇夺比赛二等奖。 1974年7月,柯家驹与他的74届同学一起高中毕业,离开母校。接下的75届文艺队同学在郑国宝老师带领下,继续排练出《风华正茂》全剧,张锦如、郭丽芬、林素钦、邹玉堂等同学在剧中扮演主要角色,连蔡文鉴、李南松两位老师也参加演出。排练成功后,在黄石公社戏院连演七天,场场爆满,之后下乡巡回演出,黄石公社三十多个大队全跑遍,精彩的演出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 柯家驹,一位从黄石一中走出的音乐家,毕生投入音乐教育事业,如今年届七旬的他,讲起当年遇见恩师黄文栋,还有母校文艺队排练演出,柯老就会激动不已,甚至轻声唱出当年剧目的插曲,毕竟那个岁月留给他的记忆,是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