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在全国29个国家级台创园中,仙游台创园去年初唯一上榜“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产业结构,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推动仙游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在这个“没有围墙”的综合性园区里,核心区的田间地头劲涌“双创”热潮,给仙游农业创新创业注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血液”。 自2009年获批成立以来,该园区良好的生态条件和营商环境成为创新创业的高地,重点发展以甜柿为主的台湾名优水果种植基地和以嘉宝果为主的台湾花卉苗木繁育基地。至目前,共有入园台资“农字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6家,引进推广台湾甜柿、树葡萄、桶柑、樱花等台湾良种大几十个,累计总投资8900多万美元,开发面积4万多亩,去年产值达4.5亿多元,并连续4年在全国29家台创园综合考评中居于优秀等级。据介绍,园区通过实施“以台引台”,吸引了120多名台商就业创业,引进以战略性、前瞻性和前沿性技术为重点,推动了本地农业的提质升级,成为闽台农业合作交流前沿阵地。 为发挥好这个创新创业园区的作用,汇聚起乡村产业振兴的磅礴力量,该县先后出台、修订《仙游县引进台湾地区优秀人才具体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园区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用地方面,园区台农台企土地流转合同到期后优先续租;用电方面,园区管委会协调相关部门对台资农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用电电费予以七折优惠;资金扶持方面,园区管委会统筹各级财政对台创园专项补助资金;服务方面,该县建立台创园联席会议制度,妥善解决台农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仙游台创园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卢国贤介绍,为推动园区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科技综合服务能力,促进仙台农业走上高质量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去年底仙游台创园科协挂牌成立。这个专为台资农业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搭建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致力服务台农企业科技创新,为园区系统、科学地开展科学研究、技术交流与培训、项目引进、人才培养、科学普及与成果转化开了先河,将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激发科学精神、活跃学术氛围、培养科技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此外,仙游县还在园区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为园区里的台胞、台企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进行诉讼引导与法律释明,着力就两岸当事人之间存在的法律意识、法律理念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努力将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 “为把园区打造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桥头堡’,今后,园区管委会将继续以仙游优势与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大力引进台湾农业企业、农民组织、核心农民来仙游投资创业,持续引进台湾资金、品种、技术、设备及营销管理经验,进一步培育壮大台湾甜柿、中药材、花卉等特色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人才创业与科技创新、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强化政策扶持,突出主体培育、提升指导服务、加大宣传推介,以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形成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发展新格局。”卢国贤介绍,至“十四五”末,园区总产值达6.0亿元以上,通过做优产业、做活交流、做好营销、做细服务,新引进台资农业企业30家以上,重点打造“一心一园一带五区多点”发展新格局。 据悉,“一心”,即在台创园总部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依托进入创业园的重点台湾农企业,联合省、市农业科研院校(所),建设成为集园区管理、创业服务、专家咨询、农业信息、营销指导、科技培训、农产品展示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服务机构。“一园”,即在台创园核心区钟山镇南兴村、东溪村创建“摩天岭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产业园”,主要以樱花大道为纽带,把摩天岭片区开发建设融入钟山镇南兴村、东溪村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共同规划建设,通过邀请一批有经验、有激情、有梦想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两岸专家学者来开展产业培育、品牌打造、农村文创等工作,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打造两岸农业合作新亮点;“一带”,即“农业生态休闲慢游带”,按照北部山区富美乡村示范带战略,依托联二线和纵三线穿引,通过项目点设置,将各散落在不同片区的休闲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贯穿东西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实现以点带面,引发蝴蝶效应,带动全域休闲农业发展;“五区”,即通过台湾精致名优水果生产区、高优花卉苗木繁育区、特色油料作物培育区、林下经济(牛樟)生态示范区和绿色生态茶叶种植区等五个主体功能区建设,充分立足于现有基础,从绿色发展、科技提升、产业融合、辐射带动等角度,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升级;“多点”,即将台创园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融入仙游北部山区富美乡村示范带建设,形成多个有效促进闽台农业合作交流、带动周边农民共同发展、促进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闽台农业合作示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