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焦点
留莆过大年 有爱不孤单
我市举行关爱外来女工慰问活动
【发布日期:2021-02-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晚报讯(记者  黄凤珍) 春节将至,为积极响应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留莆过年”的号召,让外来女工在莆田度过一个幸福年,2月7日上午,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承办的“把爱带回家,新春温暖行”留莆女工慰问活动在双驰企业举行,现场为20名留莆女工代表送上浓浓的新春祝福,让她们感受到富有莆仙特色的年味。

  活动现场,女工们在化妆师的帮助下画起了美美的妆容,一改平时车间工作的朴素装扮,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参与到活动中来。
  家书诉思情
  “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好!首先给您们报个平安!为了不给国家添乱,今年没能和您们团聚,留在公司过年……”在“诉诉思乡情”家书书写区,记者看到,20名留莆女工代表人手一张信纸,将思念和对家人的浓浓爱意融入一笔一画间,写就特别时期的“一封家书”。
  传递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亲手书写一封家书,却可以让感情更加细腻而深沉。“也不知道孩子们今年有没有长高很多?”“老家门口的果树今年又结了不少果实,真想尝一尝”……女工们在写信过程中相互分享自己的家乡和家人。
  灯笼贺新春
  在莆田,春节时家家喜挂五福灯笼,祈心想事成,求家运顺泰。活动现场邀请到非遗文化手工老师,教授大家现场制作五福灯。来自湖南邵阳的柳叶莲提着DIY的五福灯,笑容满面。她说:“在老家过年也是做灯笼,在莆田做灯笼过年也一样,都是开开心心、红红火火过平安年。“
  “灯笼举高点,往右靠点,笑一个!……”女工们提着灯笼,穿着红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咔嚓”一声,摄影师为女工们拍摄新年照片,定格美丽。这张新年照片将随着家书,一同寄往千里之外的家乡,让这份爱越过山水,回到故乡,让远方的亲人感受到莆田人的热情。
  佳肴慰乡情
  记忆里有一道菜,只有过年才吃得到,它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四川、湖北、贵州、湖南、陕西……女工们来自五湖四海。“在我湖北孝感老家,热干面是妈妈常会做的菜,出来打工后便很难吃到了。虽然自己也会做,但是始终做不出妈妈的味道”“腊猪脚是四川达州过年时都会吃到的一道大菜,从孩子起,就盼望着过年能吃这道菜……”湖北孝感邹富美、四川达州牟晓兰用深情满怀地分享着家乡的特色菜品,意犹未尽。
  为了让女工们在异乡也能尝到家乡味,一解相思愁,活动现场精心制作了她们的家乡年味。“哇,这是热干面,还有腊猪脚,这里还有辣菜……”女工们一边品尝一边激动地说到,眼中闪烁着惊喜的泪光。
  美食赏年俗
  “过了十六就是年”,尾牙一过,莆仙的年味也是越来越重,女工们现场与厨师一起互动制作富有年味的莆仙美食:番薯起、油豆腐、荔枝肉、红团,让大家了解莆田美食的由来和制作工艺,真切感受莆田浓浓的年味。
  看着自己亲手做的红团,陕西汉中吕小芳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不回家过年,在家吃水饺和在莆田吃红团一样鲜美。“
  宅家线上闹元宵
  “这里的春节,一年两度。这里的元宵,一月的欢腾。这里是莆田,一个闹春的城市……”网上看莆田,线上闹元宵,女工们纷纷拿出手机扫码关注。“疫情防控宅在家,扫码线上看元宵”,这个春节留莆不孤单,27篇精心制作的推文,将让女工们更加详细地了解莆田传统元宵民俗文化,丰富节日期间精神文化生活,近距离领略美丽莆田。
  为了让这些留莆女工更能感受“娘家人”的温暖,提升她们在莆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在场的领导嘉宾还为留莆女工们送上福建豆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新春大礼包和莆味福篮。女工们纷纷表示,留在莆田过年,有爱相伴,并不孤单。
  回家团圆与就地过春节,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过节方式,却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爱。活动现场,市妇联副主席刘敏动情地说道:“感谢大家为减少疫情传播风险,积极响应号召留莆过年,‘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祝大家阖家安康、工作顺利、牛年大吉!”
  据了解,此次莆田市“把爱带回家·新春温暖行”关爱留莆女工慰问暖心活动得到多方的支持和参与,市工信局拨出20万专款慰问200名困难留莆女工,福建豆讯科技有限公司为留莆女工倾情定制爱心大礼包。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