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游县文艺界,一提起陈职仪这个名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现为中国考古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的陈职仪,今年81岁,他在仙游县的文化艺术事业上摸打滚爬60多年,对仙游的文博考古等工作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已退休多年,但是对文博考古、文史国学、宗教文化和书画艺术等事业依然故我,坚持不懈,实属罕见。 陈职仪一不挣专门工资,二不在职在编,却老而弥坚,始终不渝地为仙游县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投入精力那么多,干得那么欢,而且名声鹊起,成效卓着,令同行们无不叹服,人们都称他“仙游的文化超人”“仙游的活文物”。
知恩图报自强不息
孤儿出身的陈职仪,诞生于仙游县园庄慈孝里一个贫苦家庭,4岁丧母,8岁失父,小时历经多难,尝尽人情冷暖。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救助培养他读书,他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于是倍加珍惜,刻苦学习,决心知恩图报,努力上进,用永不停息的奋斗来回报党和政府。读至仙游师范时,他已成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毕业后被选优留校任教。其时他在书画方面也颇有凸显,于是不久便引起同住在旧文化馆宿舍的时任仙游县委书记陈瑞祺的注意并找去谈话。陈瑞祺告诉陈职仪:“仙游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邑,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为了防止受损和流失,县里决定成立文管会,并设立博物馆,由你来当任首任馆长兼负责文管会日常具体工作,你要结合所学知识和专长,挑好这个重担,为仙游的文博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了促进文博考古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陈职仪坚持把自己擅长的书画艺术与从事的文博考古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甲骨、石鼓、古篆、金文、行草、隶书、美术等书画艺术。无论严寒酷暑,都能持之以恒,临池不缀。他博览古今名人书帖,掇菁撷华,揣摩临摹,袭传统而不落窠臼,“师古法而求创新”,使所创作品自然清远、古拙高雅。为此,频频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并得到张仃、王学仲、周志高、沈觐寿、李硕卿、卢美松、赵玉霖等艺术界名家的肯定和赞美。
退而不休再谱新篇
陈职仪不仅在文博考古、文史国学、宗教文化等学术研究方面取得显着成果,同时在甲骨、石鼓、古篆、金文、行草、隶书、国画创作与研究方面也富有成效。如:他创作的5部国学专着先后被中国文联、文化部等单位评为优秀学术成果奖;他创作的甲骨文书法《西周公缄鼎文》,荣获国家文化部举办的“祖国万岁俊隆杯九五华人书画艺术作品大赛”金奖;四体(真草隶篆)书法长卷,入选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等单位联办的书画展,荣获书法类特等奖并被收藏。不仅为福建争了光,也为仙游县“书画之乡”艺术在奥运文化宣传平台上争得了荣誉。
“笔神”无偿捐献佳作
当你走进以陈职仪笔名命名的 “砚田楼”创作室,翻开他的艺术档案,你会发现多年来,为了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陈职仪捐献了大量的作品给台胞,也收到了对岸诸多机构和台胞的感谢信、聘书、奖状、证书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但不管怎样,不论何时,不论何地,也改变不了陈职仪知恩图报、情洒故土的那颗赤子之心。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共产党好,没有社会主义好,我这个孤儿不可能有上学的机会,也不可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更不可能成为艺术家和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是啊,正因为如此,陈职仪才真正地履行了自己的誓言,把自己全部的情和爱毫无保留地奉献在他所钟爱的文博考古、书画艺术、文史国学、宗教文化等事业上。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当代学术界与文艺界正需要陈职仪这样具有热爱生活、献身事业、奋发向上、品德高尚的人。我们祝愿陈职仪一如既往地在所挚爱的学术与艺术事业上,大展雄才,再攀高峰,再立新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