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莆仙戏
重温莆仙戏经典《新亭泪》
【发布日期:2021-04-12】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汤晨光】

  

        《新亭泪》故事梗概

  《新亭泪》取材于东晋时的一段史实,剧名来自周伯仁、王导等人为晋朝的命运对泣新亭的掌故。
  晋元帝在王导、王敦兄弟的拥戴中偏安江左,王导官居丞相,王敦为南征大将军。元帝疑忌王氏兄弟势力过大,危及皇权,于是有意疏远王导,重用镇北大将军刘隗,以牵制王姓势力,这一政治举措引起王敦不满。王敦以清君侧为名,从武昌发兵建康,对皇帝兴师问罪。
  就国内而言,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可能导致全面内战的爆发,而外敌也将乘虚而入。王导因堂弟造反率全家跪在朝门外待罪,满朝文武无不低头掩面而过,无人理睬。他求好友吏部尚书周伯仁向皇帝解释说情,不料遭到醉醺醺的周伯仁的一顿嘲骂。
  在元帝面前,周伯仁却以一家性命力保王导,和怂恿尽诛王氏以窃取大权的刘隗势不两立。王敦大军进入都城,元帝助刘隗逃走,希望他率兵勤王。王敦部队进皇宫捉拿刘隗,力逼知情者供出放走刘隗的人,为避免王敦以此为借口废帝篡权,周伯仁主动代元帝受过,谎称是自己放走了刘隗。
  王敦派人向王导征求意见,问周伯仁是否可杀,王导怀恨在心,未置可否,即默许杀害周伯仁。元帝听从周伯仁的意见,亲赴王导家劝其重担重任,并承认是自己放走了刘隗,王导又看见了周伯仁力保并荐举自己的奏章,后悔不迭,立即赶到江边的新亭,但为时已晚,周伯仁已丧命王敦刀下,王导深深自责:“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周伯仁之死震动了王导,他严厉地责令王敦退回武昌,忠奉朝廷,否则自己将率师讨伐。王敦被迫退兵,一场关系到政局稳定和国家存亡的严重危机得以化解。
  主题意蕴和思想价值
  《新亭泪》的主题意蕴和思想价值主要通过周伯仁的言动体现出来,而他的言动和思想并不一致,确切地说,两者呈悖反关系。这种悖反关系使剧作思想主题的体现显得曲折和隐晦,同时构成了人物心理和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作者的艺术智慧也主要表现在对这种悖反关系的精准微妙的把握和呈现上。
  周伯仁豪饮醉酒,是缺乏理性节制、昏乱糊涂、不负责任的表现,但和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一样,醉酒只表示他内心痛苦的深沉和忧虑的强烈,而这种痛苦和忧虑又是政情世事引起的,他的醉酒正说明了他的近乎绝望的责任感和对国事的关怀。
  在面对眼前紧迫的危机时,才大气盛的周伯仁不甘心用庸常的方式表达意见,而是借着酒气用出人意表的反语方式,内心极为焦虑,而表现却十分荒诞。
  他和王导既是好友,又是儿女亲家,但这只是私事,王导正是在私人感情的基础上向周伯仁求救的,而占据周伯仁心灵的则是国家和黎民,是政治的大局,王导的跪地相求未免让周伯仁鄙视,而老是想着自己的身家性命更让周伯仁不满,加上王导劝止王敦不力,都促成了他对王导的嘲骂调笑。
  人格上比周伯仁小得多的王导不仅不理解他的“无情无义”的行为,心怀恼恨,直接导致了周伯仁的被害,这正说明,作为朋友,他们的知心程度有限,王导读不懂周伯仁。
  由于他对迫在眉睫的灾难焦虑异常,对形势十分悲观,所以在王家又派儿子即周家姑爷来求情的时候,周伯仁避而不见,索性到新亭喝酒痛哭去了,他的真实的内心和思想主要是在新亭的似梦非梦的心理活动展示的。
  而周伯仁在元帝面前以全家性命保举王导,说服元帝重用,并不避亲家和朋友之嫌,因为,由王导主政是保证国家安定、人民免遭动乱之苦的最佳选择,立足点仍是国家大局,而不是私人交情,他不需要也不屑向王导袒露他的真实思想,更不会显示自己有恩于对方。
  周伯仁的醉就是醒,他的惊世骇俗的行为正是他的性格、思想与当时情势相作用的逻辑结果。《新亭泪》传达了东晋士人时代性的精神风貌、活现了周伯仁清高傲慢的性格、苦闷的心灵和高尚的政治品德,也忠实地描画了此时的政治情势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其“传神史剧”论断应该是由此而来。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