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如同一个装满思想,装满情感的匣子。翻开王晓的散文集《石鼓书札》,能够品读出作者携山水同行的人生旅途中流露的真性情,和关于人生的思索、感悟。 历代文人都与自然山水结下很深的渊源。王晓作为一名富有学养的高中语文教师,同样深受山水文化的浸染,并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赞美和感动付诸文字。他的山水游记情感真切,描述详细,呈现出洋洋洒洒、从容不迫、大开大合的风格。文中信手拈来的古诗词的应用,足见其具有古典文学的深厚储备,为他的文字增添了诗词的芬芳,增强了文章的情感渲染力。 文集以《城南有座石鼓山》为开篇之作。在我看来,作者不只是在讲述一段城南旧事,而是以此开宗明义,阐明“在与庸常生活拉锯的日子里,人需要有一座山给予精神层面上的慰藉”的主旨。这是作者内心,或者说是这本散文集的精神内涵和思想亮点。 作者由石鼓山落笔,挖掘出“石鼓”二字蕴含的文化符号:“‘石鼓’,是一个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词”。文中写道:“幸福家园如果有模样的话,那就是居所边有一座山,可以让人在黄昏时散淡且悠闲地飨食着人间烟火的样子。”一座粗砺的、毫不起眼的小山包,尚能引发作者心灵的触动,家乡的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无尘塔、石谷解、十八股头等诸多形态各异的灵山胜境,更是给予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多角度的思维解读。 莆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有深厚的人文积淀,使得作者流连忘返,捉笔成文。他的笔触从故乡风物向四方延伸,永泰云顶、永春东关桥、福州上下杭、龙岩冠豸山,以及苏杭等名胜古迹,也在他的笔端精彩呈现。 “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现实中的王晓是一位听命于自然呼唤的人。在仄逼的尘世中呼吸,他感觉“灵魂找不到方向”,那山、那水,却能给他心灵清新宁静的安置。大自然是他抒发自我,释放自我,提升自我的最佳荷载,为他开启一扇了望远方,纵情抒怀的门窗。他在一程又一程的山水中体悟人生,追逐内心,探寻精神世界。 作者足迹所到之处,一石一径,一殿一宇,一楼一阁,地理方位泾渭分明,人文历史了然于胸。胸中有丘壑,妙笔自生花。他的文字濡染了山水的灵气和活力。在他恣意纵横描景状物的同时,总有其独特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或直抒胸臆,或平和内敛,或恬淡旷达,或以乐景衬哀情。细腻的情感,历经的风景,过往的风雨,眼前的彩虹,为他累积和提供了足以促使他文字当歌的素材。 作者的深沉、内省、悲悯,始终贯穿于山水遣怀的文字中。这应该作者是对景物的挚诚、怜惜和对生命变幻无常的情感折射。由此就不难理解,作者在乐享山水的同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生发出天地悠悠、四顾茫然的悲叹和苍凉的生命感慨。至美烟霞,心中至爱。对山水的壮怀转化为深层次生命形态的思索,这就使得他的文字具有石鼓文般敦实厚重的穿透力。 山水游记,景为象,游为踪,感为魂。作者王晓全身心融入他所造访的每一处景致,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品读他的文字,一个徐霞客式“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的旅行者形象跃然纸上。留下《徐霞客游记》的徐霞客正是王晓的楷模。他在文中写道:要“怀着虔诚、恭敬、自卑的情怀追随着他(徐霞客)的脚步”。他要追寻的,就是能够给予他精神慰籍的那座高山。因此他不停地走,不停地写,脚下是山水,笔端也是山水,并给自己立下目标,要写遍莆仙大地的山山水水,要把真实的自己留在山水间。 现实生活中,王晓能够努力去实现符合自己天性的心愿,这是他人生的幸运和乐趣。山水照见思想,山水也给予作者心灵的回归,使他超脱地抵制了“浮生悠悠,犹困风尘”所产生的怠倦和忧伤,使他能够“以豁达的心境去适应社会,放下非分之想,卸去外物的重负,努力地活着,不必在意一时的得失,跨过每一道坎,积极地去追寻生活的意义”,在灵山秀水中,作者找到了生命的价值:不论贵贱,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传奇。类似闪光智慧的文字,在王晓的这本散文集中常会读到,读着读着,心中会感觉被电光石火击中般地激荡着。从中可以读出作者内心诗人的自哀、哲人的悲悯、修道者的自得。 携一程山水同行,在清幽秀丽的旅程中,王晓活出了精彩的自己。 王晓写风景中的人生,也写人生中的风景。《城南有座石鼓山》《像秋风一样拂过》《春夏印象兰溪》《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等篇章,着意叙述日常的点滴感悟,是他生活印记的雪泥留痕。文字同样融入他久经发酵的情感,勇于直面人生,真诚地自我剖析,由事及理,由情及义。从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善于从狭窄的生活空间中拓展生命的外延,让每一个周而复始的日子变得清欢有味,让凉薄的人际饱含人性的温暖。 王晓的散文内容中,山水物事,山川形制,地质变迁,人文典故,历史沿革,思绪情怀,多有涉及。他的某些游记,可以与地方志相辅相成,增加本地风物史迹人文的厚重感。 在寻幽揽胜的一程程山水中,在追寻精神高山的人生旅途中,作者且行且歌,发出“唯有高山流水的景致可堪回味咀嚼”的心声。手捧王晓的《石鼓书札》,在开卷掩卷的留连间,一幅可堪回味的山水画卷,如陌上花开般,在我眼前缓缓铺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