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昨日,在冷暖空气交汇下,我市出现降温降雨天气。昨下午3时55分,市气象局在城厢区常太东圳水库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次,发射人影火箭弹4枚。为缓解旱情,今年以来,我市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气象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76次,共燃烧增雨烟条124根,发射人影火箭弹52枚,作业效果明显。 据了解,今年1月1日至5月17日,全市降水量225.3(仙游)-310.2(莆田)毫米,较常年偏少4-6成(常年值489.2-542.1毫米)。 1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仅0.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8.4毫米,属异常偏少,旱情持续发展,至2月9日,全市达到气象重旱,2月10-11日全市出现大到暴雨,2月11日旱情解除。3月12日开始,仙游西部乡镇再次出现气象轻旱,旱情持续发展。至4月24日,全市气象特旱,出现今年最严重的气象旱情,4月27-29日,全市大雨,局部暴雨,旱情明显缓解。截至4月29日,全市气象轻旱,随后全市基本维持气象轻旱,至5月17日,全市大部气象轻旱,仙游部分乡镇气象中旱。 据预报,19日小雨转阴天,20日阴转多云,21日小雨。 小资料: 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其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中国最早的人工降雨试验是在1958年,吉林省这年夏季遭受到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降雨获得了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