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的周末,民安户外一行25人,在领队“老高”的带领下,从莆田市区自驾车到涵江区大洋镇崇兴村,从这里开始徒步穿越汉堡岩,并从后溪登斗湖山。 斗湖地处莆田、永泰和福清三地交界,属永泰县葛岭镇管辖,斗湖自然村原有十来户村民,只有黄、官两姓,斗湖山上有大、小两个远古火山口形成的天池,因其形如斗而得名。得益于近年乡村道路建设的推进,小车停靠从圣塘戏台前移到南浦兜率寺边的小水塘。圈越路程因而缩短了4公里左右。
“老高”强调了户外运动的注意事项和行动纪律,驴友们检查好装备,做了热身运动,开始向汉堡岩和斗湖进军。 通过隔头亭寨门,右侧道路有路标指示通往云岩方向。汉堡岩又称云岩、乌岩,山腰处有大小不一的洞窟十余个环绕,这里古称“七星洞”,曾为“土匪窝”,洞外悬崖峭壁,奇峰叠翠,风光险峻。福清县欲开发成云岩景区,凿岩成壁挂磴道,远观如汉堡包,后因地界之争而功败垂成。
这里有一条在宋元时期留下的完整官驿即福莆古驿道,莆田、永泰、福清在此分岔,沿途有乾隆年间修建的庙宇、道光年间捐资修路的功德碑等遗迹。 从汉堡岩下到峡谷底,踩过犬牙交错的溪石,再往上翻过十八倒,回眸汉堡岩,无限风光在险峰。古老的寨门,让新驴松了一口气,以为斗湖就要到了,屈指一算才走1个小时多,离斗湖还有三分之二的路程。
在茂密的林海中穿行,浓荫遮挡了阳光,林风微拂,富含氧离子的清新空气,令人心旷神怡,一点不觉得登山的疲惫。 走过长长的山路,爬过高高的山坡,终于见到最后一处石堡。平缓的土路,成片的杉林,高大挺拔,郁郁葱葱,斗湖村口近在咫尺。潺潺流水声把我们带进村口,参天的松柏像村里的老者,在村口迎接远方客人的到来。 一般自然村都建有宫或社,以供村民朝拜祈福,斗湖村口的石构小庙,还是清朝年间先民们捐银两所建。 斗湖是我旅居澳大利亚的老同学黄先生的故里。十几年前,他回国省亲,想约几个同学到斗湖老家看看,终因时间安排、道路交通和村民几乎外迁诸原因不能成行,斗湖之恋也成了自己的一个悼念。 村落中残墙断垣下,黄牛悠然自在啃着草儿,高高的棕榈树,蓝天飘着白云,好一幅美丽乡村的锦绣画面。
森林、池塘、白灰瓦屋,交相辉映,小溪穿村而过,村道曲折蜿蜒,鸡鸭成群,牛、羊、骡马,漫山遍野,散落在村里各个角落的牛栏、猪圈、鸡舍,装饰一新的民宿驿站,让原始的村庄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徜徉在村里,每一处都是流动的画卷。
这是少数几个没有村村通道路,没有电力线路的村庄之一,近年的休闲户外运动,让留守放牧的村民捕捉到商机,集体厝、老房屋粉刷装修成驿站,出租露营帐篷,柴火灶炖生态鸡、鸭,为驴友提供食宿方便,小村又逐渐兴旺起来。 在驿站补充完能量,立即上斗湖山,一睹高山平湖和草甸的芳容。
伫立于斗湖堤坝上,拜读一遍《斗湖记》,对斗湖的村史有大致的了解。这里的青山绿水不仅养育着纯扑的山民,也燃烧着革命的火种。它是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隐蔽活动据点,斗湖人民为游击队捐粮、搭楼等做出了积极贡献,是革命老区村之一。 斗湖又叫天湖,形成于远古的死火山口,有大、小两湖,大湖面积六十余亩,为华东地区第一大天池。立夏过后,万亩高山草甸,一场雨水一场青,过不了几天“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就会在湖畔广阔的草原上呈现。 山上的一块叠石是斗湖山的最高点,海拔980米,站上去山高人为峰,四面青山一览无余,万里风云极目楚天。户外运动爱好者,疯狂的自虐,只为拥抱大自然这舒心的一刻。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斗湖春夏青翠,秋冬金黄又可见雪白。七夕时节,租顶帐篷在湖边,遥望银河上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再拍下斗湖十二时辰之美妙。
此刻,高山流水,青松翠柏,远方和诗,还有一群野驴的故事,都印在徒步圈越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