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美食
莆田:饮食关乎世情
【发布日期:2021-06-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扬羽】

  


        在中国,民以食为天,饮食,向来是民生之本,家居之重。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从求温饱到慰舌尖。酸甜苦辣咸的五味调和,可使人生百味,一饭遍尝。从这个角度而言。美食时刻关照着岁月人生。

  莆田,位处华夏东南,八闽中腹,南接泉漳,北连闽都。在千年的建制史中形成了独特的莆田文化、莆仙方言、莆阳民俗、兴化饮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之于节俗又有着一种朴素的仪式感。二者的融汇最能直观地窥见这座城市的情感链接:
  因明朝嘉靖年间倭患,城陷寇手,百姓流离。戚继光平倭后,莆田人为了纪念那年岁末年初的妻离子散,流亡山林,家家缟素,户户伤亡的惨痛生涯。相约初二探亡日,此后例不登门。初四做大岁,重过除夕夜。自此,莆田的春节,一年两度。
  开正添寿面,是年初一和年初五的开春仪式。一碗上覆金针、香菇、油焙紫菜花生米、蛋皮、白切肉,下置芥蓝、菠菜的油拌索面,是在家和出外的莆田人永恒的乡愁记忆。“吃面第一口不要喝汤,要不今年出门都会遇雨”的家长告诫,带着朴素的民间祈望深入人心。
  福饼,又称丁饼。是莆田元宵行傩过后,每家每户的应份福余,因贴有大红福字,又按丁口分发而得名。色泽乳白,薄韧甘甜。
  清明龟游走于三月寒食清明间,用艾草或鼠粬草拌合糯米粉入模成龟形,蒸制以食。暄软可口,别有清香。
  五月端午,莆田有五日节的习俗。初一食碗糕,系将米磨浆,加入白糖、酵母,盛入碗中蒸制,炊熟白如云,绽如花,绵软清甜;初二食粽子,莆田传统粽子以箬叶包裹碱糯米而成,不加任何荤素食材,蘸糖食用,风味醇古;初三嘬麦螺,即织纹螺。麦螺以麦熟时上市得名,将之置冷水中烧沸后冷却,剪去壳尾,再下锅加料翻炒,是夏令美食,可惜如今限于环境污染,已不可得;初四女子鬓角插艾,以去疫除瘴;初五当日午时以午时水沐浴,食午时水煮制的鸭蛋,俗谓能不惧雷雨。食面,盖新麦初熟,应时而食。午后看赛龙舟,送王船等,不亦快哉。
  六月大暑,当日食荔枝、温汤羊肉、酒糟等,以性热之食补暑热之亏损。亦有养生之理。
  七月七夕,莆田例用红糖炒黄豆进食,有“吃炒豆,活老老”之谚语。
  七月十五,中元供馐首推金粿,系用米磨浆加入碱水蒸制而成,色泽如金,质地软粘,用线裁割后蘸糖、或油煎或蘸糖食用,别有风味。
  八月中秋,新芋初熟,又兼日照充分,和风徐徐,当月所制米粉最佳。因此应令当节食品为炒米粉,煨芋头。有“芋熕米粉炒”之语。
  九月重阳,登高置酒,有食九重粿过节之习俗,粿分九层,可以分揭。切块菱形,半透明状。吃来甜软可口不粘牙,是重阳敬老佳馔。
  十月初一,例吃油(米时)。说是当天吃了油(米时),一年全身骨节都不会折断。系糯米面裹以绿豆馅,油炸而成,油酥松软,馅甜味香。
  冬至前夜,阖家聚搓汤圆,次日锅中下生姜、红糖煮汤圆,以祛寒气,亦扶阳气。莆田俗谚有小孩“爱吃丸子天未光”,盖冬至日,夜最长,昼最短故。
  年关近,莆田俗谚有“二十七八,豆水流满地;二十八九,家家油鼎哮”,备年食品有味道清香绵甜的红团,红火一春,团圆一岁;有家常小食,耐贮久放的炸物,炸豆腐、炸番薯、炸香芋之流。
  腊月扫巡之后,除夕午间,家中多煮炝粉共飨。是将米粉碎、线面段,加入家中现成剩菜,煮成汤状,加入地瓜粉勾芡而成。既有辞旧迎新之意,又有惜食惜福之念。
  除夕之夜,家家团圆,饭菜丰盛。不可或缺的是皮薄酥脆,裹以春韭、肉丝、粉丝、海鲜的炸春卷,寓意咬春迎春;清淡鲜香的豆腐海蛎汤,莆田方言称“罩”“蚮”谐音“都健在”之意。用饮食寄托人们简单朴素的祈愿,是在团圆之日最讨口彩的菜肴。
  一方水土有一方节庆,一方饮食映一方文化。节俗寄情饮食,饮食关乎世情。透过这里,希望我们能一起看见莆田。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